【专题案例】杜塞尔多夫O.A.S.E.医学图书馆
摘要: 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Heinrich Heine University)的O.A.S.E.医学图书馆启用至今已有几年时间,很好地实践了“体验性图书馆”的概念,不仅拥有学习、教学的基本条件,而且还为启发思维、开展社会交流活动提供了场所。这座被誉为“最具启发性的教学医学院”的图书馆并不只是一幢虚有其表的冰冷建筑,学生们昵称它为“绿洲”。
原题目:知识绿洲Knowledge Oasis——杜塞尔多夫O.A.S.E.医学图书馆
项目名称:杜塞尔多夫O.A.S.E.医学图书馆照明设计
建筑单位:HPP Hentrich-Petschnigg & Partner
主设计师:Volker Weuthen
项目位置:德国 杜塞尔多夫
完工时间:2011年11月
项目面积:5,055平方米
室内设计:Arbeitsgemeinschaft Silvia Pappa_UKW Innenarchitekten
项目摄影:Jens Kirchner
建筑,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它所处的社会环境。优雅清静的自然环境、求知笃学的学术氛围,无疑是图书馆的绝佳配搭。在传统意义上,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不受影响的阅读、学习、工作的场所。发展到今天,图书馆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不仅提供一个由个体主导的自习空间,更开辟出供不同个体相遇、交流、激发灵感的开放空间。
知识“绿洲”
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Heinrich Heine University)的O.A.S.E.医学图书馆启用至今已有几年时间,很好地实践了“体验性图书馆”的概念,不仅拥有学习、教学的基本条件,而且还为启发思维、开展社会交流活动提供了场所。这座被誉为“最具启发性的教学医学院”的图书馆并不只是一幢虚有其表的冰冷建筑,学生们昵称它为“绿洲”。
绿洲,一个充满渴求和希望的名词,用来形容图书馆恰到好处。O.A.S.E医学图书馆的建筑外观引人咋舌,建筑内部的结构、功能配置以及空间的分配利用、室内的照明设计等等,所共同营造的学习氛围也没有辜负其“绿洲”的称号。
建筑特色
绿洲由来自德国的HPP建筑公司精心打造设计的,从破土动工到完工一共用了两年。从建筑设计之初,O.A.S.E.这个名字就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它是德语里“交换”、“学习”和“发展”几个单词首字母的组合。此概念贯穿于整个设计中。受到医学基础知识中的“毛细血管”形象的启发,建筑师在建筑的白色外墙表面布设了具有特殊形状的玻璃面板,整体光滑,线条平整优雅。充分利用自然光,大幅的落地玻璃窗把温暖的阳光引入室内。从外面看,白灰相间形成的纹路如同毛细血管攀附在大楼上,透过玻璃,还可以清楚看到图书馆里面的情况,实现了开放性和隐密性的统一。
建筑高38米,功能复合多样。一层为自助餐厅和大教室,二层和三层是工作间和阅览室,四层是图书的借还服务。除此之外,还提供传统的阅读和工作空间,包括开敞的阅读空间以及单独的小组工作空间。另外还有一个楼层提供个人工作室、阅读空间和休息区。屋顶露台可俯瞰整个校园。
基本照明理念
从绿洲的建筑平面图可以看到,每一层都以两个圆形为核心,其他部分则灵活分配或者直接就是开放的空间,可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比如正式会议、非正式会议、阅览室、休闲咖啡厅等。而灯光设计的主要方向就是由这个布局所引导的,用最少的灯光元素和不同的主题配合功能区域的灯光要求,达到高度的适应性。
两个彩色核心的周围独立安装着精心设计的具有浓厚工业感的洗墙灯,保证内部和外部所呈现的色彩效果,一次性解决基本照明和外观的需求。
开放空间里则随机分布着不同尺寸的漫射灯,均匀打光。为配合不同房间的不同高度和大小,搭配使用嵌壁、明装、悬吊等安装手法,创造出一个充满意趣的三维立体空间。漫射灯光的应用充分展现了整个设计概念,甚至从外面看都清晰可辨。
光滑的“皮肤”表现了建筑的有机形态,灯光设计则以多彩变幻的地埋灯来衬托这种形态。即使在内部灯光全部熄灭的情况下,也可以透过地埋灯从另一个层次表现建筑之美。
总的来说,通过核心部分的洗墙灯、开放空间的漫射灯以及外立面的地埋灯三种主要布灯方式,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对工业感,以及内部各功能区和外立面照明的需求。一个好的灯光设计,应该是灯光与建筑的完美和谐统一。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