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最后一次以主编身份为《阿拉丁·设计》写卷首语,内心难免徜徉。从原本只需要回顾 12 个月,现在变成了60 个月。
整整五年,杂志从光亚展会特刊到行业刊物,从不定期出版到月刊,从中文到双语,从国内到国际发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每月的轮回中,雕刻可见的改变。
慢慢地,我们尝试着做了一些活动,在光亚展及上海国际照明展期间邀请意大利、法国等国际照明设计师进行行业交流;将照明设计师群体以整体形象在广州设计周、建筑纪元等综合平台搭建跨界桥梁;同时深入研究PPP等国家政策,推动企业、工程与政府业主的创新合作……我们不断地测试新的可能性,挑战团队的边界。
过程中,我们也交了很多朋友,IALD(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PLDA(原欧洲照明设计师协会)、CLDA(华人照明设计师联合会)先后与我们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际城市灯光组织、法国照明设计师协会、意大利照明设计师协会、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等成为我们的座上宾。
经历很多从无到有的满足感,也慢慢享受从有到优的种种磨砺。一转眼,所有的守望与回忆仅剩一丝企盼:长留。不仅仅是个人以其他身份继续守护这本刊物的企盼。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行业不景气的现实中,《阿拉丁·设计》依旧坚持原有的规模,并继续坚持国际化、高端化的方向,展现的是超出执行团队的意志。
这两天,因着读书的原因,来了武汉,有幸跟几位老师同学一起参观省博物馆,见识了大名鼎鼎的曾侯乙编钟。但真正让我记忆深刻的却是他的棺椁,内棺描窗,外棺设门,是供灵魂出入的地方。
喜欢“供灵魂出入”的初衷。也希望《阿拉丁·设计》是一道门,一扇窗,以不朽之姿,建立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