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注定是收获的季节。《阿拉丁·设计》的两路记者奔忙于武汉、成都这两座极具传奇色彩的城市之中,探访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设计院、照明工程公司,了解本地的照明市场环境,以及全国性的政策、资本介入、照明观念等因素对本地企业的影响。
走访企业包括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金超盛光电有限公司、武汉耀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成都艾森德光电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大光明城市照明工程有限公司、四川金典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喻凡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机电市政工程咨询管理中心项目总监
李芳
武汉金超盛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阳
武汉耀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观点
李芳:“照明工程,不管是景观照明还是功能照明,都是民生工程。”
公司主要做什么类型的项目?以什么形式进行?
喻凡: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是1952年建立的,当时是与华北院、西北院、
西南院、华东院和中建院齐名的国有六大院之一。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区,目前院内有三大块设计强项,包括高铁站房、体育场馆和医院。可以说,在十二五期间,全国80%的高铁站房都是由中南院设计的。
机电管理中心下的光环境工作室是2014年年底成立的,目前是中南地区唯一一个设立在设计院里专门做照明设计的团队。中南院毕竟是综合甲级设计院,景观、幕墙、道路、桥梁等等专业都涉及到,去年光设计的营业额就在国有六大院里排名第二,这还不包括EPC总包的项目。
我们一直是以设计为重,去年建设部发文推动以设计为龙头的设计施工一体化总包模式,我们也积极响应,做了一些成功的EPC项目。现在建筑EPC做得比较好的是上海现代集团及西北设计院,而湖北地区也由本省建筑厅及省国资委牵头,对湖北省很多的优秀设计院包括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省城市规划设计院,还有我们中南建筑院等等,进行了资源整合,成立了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希望把整个设计及EPC体量做大,工作做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李芳:我们为客户提供“设计—产品—施工—维护”全套照明、电力解决方案。在设计方面,尤其擅长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及园林景观亮化设计。现在舞台灯光越来越多被应用到景观亮化里面,无论是灯光秀还是舞台剧,体量都不小。另外,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夜游项目也受到热捧,针对这些具体的项目,我们设计部的人员还在继续扩充。
怎么选择产品?是否有建立产品品牌库?
喻凡:今年我们依托湖北省照明学会,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灯具产品品牌库,
把近10家国内外知名的灯具厂家和品牌引进到学会及中南院的品牌库,比如雷士、飞利浦、勇电、品能、华电等等。这些企业跟我们都有过紧密合作,相互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良好信任关系,而知名品牌、高性价比产品的引入也是对客户的负责。
李芳:我们长期信奉一个原则:产品选择都是中档偏上的,不用低档产品。所以在价格上,我们没有很大的竞争力。很多时候,我们宁愿不接这个单,也要拒绝那种偷工减料的事情。因为照明工程,不管是景观照明还是功能照明,都是民生工程,是关乎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行业内就出现过不少问题,比如草坪灯做得比较矮,一个爸爸把小孩子放到灯上,就发生了触电事故。低档货或者假冒伪劣产品你以为是省了钱,多了利润,其实是埋下了故障源,不但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如果坏灯,工人去维护的时候又增加了高空作业的危险。
刘阳:我们选用厂家的标准之一,是看样品,观察产品的构造和外观的情况,另外还会去厂家进行实地考察,看厂家的规模,然后根据考察结果在把这些厂家分成1~5类。因为现在灯具从工艺来说,其实都差不多,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细节上,我们可以根据细节来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项目,匹配相应的品牌和厂家。像行政口,我们更注意质保的问题,如果出现这种问题,厂家如何给予技术上的售后支持,是我们看重的;地产界更注重品牌的指定,我们也会根据对应的项目选择更适合的供应商。
观点
喻凡:“虽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我们希望能团结一些优秀的灯具厂商及其他产品供应商一起共同发展,共同壮大。”
刘阳:“外来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对本地市场的冲击,还可以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使本地企业做出改变。”
湖北的照明市场环境如何?
喻凡:武汉的设计机构在全国算是数一数二的,整个湖北的高校、设计院无论从数量和实力来说,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另外,还有许多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不同专业的设计力量,所以,目前武汉市政府也在大力推动、打造设计之都。总体来说,湖北的照明市场还是挺不错的,只是不像沿海城市那样,会有比较多的交流活动。湖北照明市场起步比较晚,客户认知度不高,但是前景还是挺乐观的,现在很多地县级城市都把城市照明亮化提到议程上来了。
李芳:一、工程造价不高,利润低。特别是在审计沟通过程中不太灵活,比方说现在原材料都涨价了,而审计可能还在用信息价来核算,我感觉是不合理的。二、欠款严重,诚信的氛围不太好。有的甲方对欠工程单位的钱好像很理所当然。如果每个公司都被严重拖欠款,没办法轻装上阵,那对它的良性发展会有不小的影响。
刘阳:武汉这边市场,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包括无序竞争。像有的设计院会采用免设计费的竞争手段,这对于设计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也跟武汉比较保守的观念有关,很多公司为了搞工程,设计费基本上都是不要的,导致一个恶性循环。而在外界看来,武汉这边的设计不行,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你看在深圳,是从来都不免设计费的。没有收益,哪来的服务?
有没有感受到外来企业带来的冲击?
喻凡:对于我们光环境工作室来说,因为依托于中南建筑院,照明亮化这一块设计单子还是挺多的,甚至因为人手问题已趋近于饱和状态。中南建筑设计院的建筑设计单子很多,很多项目也都带照明亮化设计。但是我们在武汉也不可能做到一家独大,还有一些比较有实力的本地企业,像武汉金东方、欣鹏等,也有一些外来的企业,像北京豪尔赛、新时空。虽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也有一定的依存性,所以我们希望能团结一些优秀的灯具厂商及其他产品供应商一起共同发展,共同壮大。
刘阳:总体感觉还好,冲击其实是相对而言的。就像打拳击一样,重量级的选手碰上另一个重量级选手,他可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如果本身是轻量级的,来一个稍微比较强硬的,那肯定就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所以还是看每个公司怎么给自己定位。
而且外来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对本地市场的冲击,还可以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使本地企业做出改变,不应该老是那一两家企业在竞争。我们还是坚持自我的特色,在自己的领域打好每一场战,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观点
喻凡:“做EPC不仅要有足够大的规模、雄厚的资金,还要有专业的技术和完善的售后服务。”
李芳:“未来,当市政亮化和道路照明一样进入平台期,受众更小、定制度更高的照明工程将更有可能成为主流。”
刘阳:“EPC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照明项目,通常留给设计单位完成初步设计的时间很少,往往都很赶很急,对于实施难度较大、技术难度较高的大型工程,设计单位对项目实施的细节难以考虑周全,可能因此造成初步设计的深度不够。”
您觉得这些年照明行业最突出的几大变革是什么?
李芳:变革这个词用在照明行业或许并不合适,LED光源大规模应用到功能照明和泛光照明,这个可以说是变革。近几年整个照明行业可能只是变化,这些变化来自多个方面,其中个人认为最主要的是社会认知和群众接受度的变化。社会对照明的认知不再是简单的“亮”,而是舒适、美观、高效,基于这种全社会的照明认知提升,照明行业才有了提高的动力。这种动力促进了其他各个方面的变化,产品应用在变化、建设规模在变化、运营模式在变化、实现效果在变化,这些都对工程公司影响巨大。但无论设计、产品还是工程,各个领域通过对光和照明的理解与运用,打造舒适、美观、高效的照明,这个核心不会变。
刘阳:从我们工程公司的角度来看,首先就是产业价值的变革。一方面,LED节能减排的影响力下降了,另一方面,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更深刻地影响了技术的进步。产品需求也进一步升级,从原来对产品外观的追求,上升到对光健康的追求,从而推动智能化产品的发展。第二,产品的销售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原来产品就那么几种,可以直接到店里去买,但是今天的产品更多是走定制化的模式,注重技术性、差异性和文化性。第三,就是众所周知的,产品的技术变革。
怎样看待EPC和PPP这两种模式?
喻凡:EPC肯定是一个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把一个项目划分为设计、采购、施工、维护等几大块的话,每一个节点都要人力物力去跟进,对客户来说是很繁琐的。所以无论是照明工程还是建筑工程,EPC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当然,并不是什么企业都能做EPC。对此,国家是有规定的,不仅要有足够大的规模、雄厚的资金,还要有专业的技术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武汉有那么多设计院,能做EPC工程总包的,并没有几家。未来我们会筹划成立一个“机电与市政工程咨询管理中心”,也就是机电与市政总承包,专门针对EPC业务。
PPP我们院里做过一个,它的模式是公私合营,相当于你得要垫资。对于我们设计院来说,就要考虑收款周期等等的问题。PPP的项目也分几种,比如说道路、工厂、发电厂这样的项目,营收是可以预见的;但是像高铁站、体育场馆项目,收益是相对难变现的。
刘阳:这要看不同业主的需求,比如地产、私人物业就比较倾向于EPC模式,而市政类的项目则更加倾向于设计和施工分离。
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总体上有利于推进大型项目管理机制的创新,使得承包方在项目实施期间,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和监管单位形成优势互补,达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对工程公司来说,可以提高效率和服务的意识,通过利用EPC相关条款等的约束与激励,集结内部优质的设计与施工资源,并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需求,第一时间进行内部资源的调配与补充。另一方面,有助于创建起一个内部的沟通渠道,促使设计施工的紧密合作。
EPC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经济模式,但目前政府的认同度不是很高,不像PPP那样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因为EPC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照明项目,通常留给设计单位完成初步设计的时间很少,往往都很赶很急,对于实施难度较大、技术难度较高的大型工程,设计单位对项目实施的细节难以考虑周全,可能因此造成初步设计的深度不够。现在的照明跟以前不一样,不仅要亮起来,还要美起来;不仅包含灯光,还涉及到舞台、音响、喷泉、造型等等多种专业……一个细节做得不好,很容易被诟病。
随着LED时代的竞争加剧,以及市场的透明化,工程利润是否有所下降?如何应对?
李芳:工程利润下降有一部分原因是市场透明化,这是合理的,但我们必须看到还有部分原因是行业的不规范和恶性竞争,这部分不合理的因素在严重伤害着这个行业。现在照明工程进入“亿时代”,这种大而化之的照明工程必然会导致审美疲劳,避免千城一面其实是高层管理者一直很注重的问题。所以我们一直致力于修炼内功,设计和施工的高度统一,打造有个性的、具备审美趣味的照明。未来,当市政亮化和道路照明一样进入平台期,受众更小、定制度更高的照明工程将更有可能成为主流。这个时候对光的更好理解、设计与施工的统一就会彰显其价值,这一部分价值不会随着产品价格的下降而贬值。
您觉得照明工程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李芳:目前的照明行业的走法,无非是几点,第一就是资质要提上去,往双甲的方向走。现在很多工程也还是以资质为门槛的。
第二,扩大业绩,修炼内功,然后走上市之路。现在基本上照明行业都是走这种模式,等资质和业绩都达到之后,就会去考虑上市问题,或者联合上市或者自己上新三板,甚至独立IPO。
其实上市也不是每个大企业都要选的路,但是有时候是形势所迫。前段时间我跟一个深圳上市公司在聊,他们选择上市最重要的原因是要留住人才。因为深圳上市企业越来越多,未上市企业的人员很可能会流向这些上市企业。上市的“风气”最早是在深圳吹起来的,以致整个行业都有点慌乱。湖北市场相对封闭些,还没受到太大的影响。
刘阳:工程公司未来的发展无非几条路,一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二是走资本市场,上市;另外一条出路就是业务转变,照明分为景观照明和功能照明,功能照明的市场比景观更大,所以工程公司可以依托现有的技术基础,转向做智慧灯光、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等功能照明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