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半导体照明基地建设加快脚步
摘要: 【本报北京3月2日电】(深圳报业集团记者李文生陆云红李舒瑜)去年全国“两会”上,在深全国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记者再次与提交提案的委员们相遇,他们兴奋地告诉记者:该提案催生了一个深圳“国家级”产业基地—“深圳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基地上游龙头企业—世纪晶源科技有限公司将于今年10生产出第一批半导体照明芯片。
【本报北京3月2日电】(深圳报业集团记者李文生陆云红李舒瑜)去年全国“两会”上,在深全国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记者再次与提交提案的委员们相遇,他们兴奋地告诉记者:该提案催生了一个深圳“国家级”产业基地—“深圳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基地上游龙头企业—世纪晶源科技有限公司将于今年10生产出第一批半导体照明芯片。
去年3月10日,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31名在深全国政协委员向大会递交联名提案,呼吁将深圳化合物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列为国家级重点项目,以促进深圳发展该产业。
提案提交次日,本报以《31名委员联名递交提案,呼吁将深圳化合物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列为国家重点项目》为题,对该提案内容进行了独家报道。
昨天下午,来京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梁志敏、黄光苗委员,与记者在深圳大厦再次相遇,并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了提案提交后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最终催生深圳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级基地的来龙去脉。
梁志敏、黄光苗说,提案提交后,立即引起全国政协的重视,被列为本次会议的“十大提案”。随着提案的交办,国家科技部等中央有关部委积极开展调研论证,一个月后就批准将深圳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基地列为国家级。
提案提交后,同样受到深圳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提案提交后不久,我市就成立了由市领导亲自挂帅、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特事特办推动该基地的建设;制定了严格的入驻基地企业标准,确保基地建设的高水平。不久,一个位于光明高新园区、占地3平方公里的半导体照明基地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立马展开。
时至去年6月13日,深圳“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在宝安区光明高新技术园区正式奠基挂牌,基地上游龙头企业——世纪晶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四个核心技术项目、三个配套项目同时开工建设。此时距提案提交日期仅为3个月零3天!
梁志敏说,作为基地的上游龙头企业——中外合资的世纪晶源科技公司,其投资1.5亿元的研发大楼现已在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公司首期用于微波、LD、白光LED等半导体照明外延芯片生产的、价值5亿元人民元的国际先进设备,日前已由境外运抵基地,预计今年6月可完成安装调试,10月建成投产并产出第一批半导体照片芯片。此外,按照深圳市专门为该园区制定的企业“入园标准”,另有帝光电子等5个高新技术半导体照明企业,经过严格的筛选程序已进入了该园区,5家企业的总投资额达到20多亿元。
“根据规划,基地将在3年内引入资金200亿人民币,产值将达到1000亿人民币,届时必将为深圳产业提升、为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梁志敏满怀信心地说。(编辑:ZQY)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