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袁宗南:将理性LED融入感性理念
摘要:
LED是理性科学,照明设计师将其赋予感性。对于经典的景观照明工程,LED业者关心的是科学,大众欣赏的是美学,照明设计师负责将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有时赞叹设计师的奇思妙想,有时惊讶于流光溢彩的美丽,甚至能感受到灯光传达出的情感。LED这个小小的芯片如何经由照明设计师散发出迷人的光芒?照明设计师对美的标准、对节能的思考、对城市的领悟又是什么?中国半导体照明网有幸采访了袁宗南照明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袁宗南博士。
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作品
在袁博士回答这个问题前,小编设想了各种答案。但是袁博士很干脆的回答“西安大雁塔”,这和我的预期毫不相符。听完介绍才明白,西安大雁塔的灯光设计完美地诠释了袁博士照明经济学的理念。
“2003年,为了发展西安旅游业,政府开启西安大雁塔工程。当初北广场附近住了2000多户人家,政府计划给每户5万元拆迁安置费。于是我们提出一个建议,是不是可以在周围建2000个商铺,让他们优先承租。而我们把大雁塔的灯光设计成每小时点亮10分钟,这样既控制了亮灯时间,又增加了灯光表演的可看性。而观光客为了观看一场灯光秀,就会在广场周围的店铺前喝咖啡等待,正是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这样能更好的解决那些住户的出路,并能兴旺当地的商机。这是当初的想法,做到最后发现还是蛮成功的。”
不难看出,在袁博士的思想里,灯光设计并非单独存在的,不仅要和环境协调,考虑美学、环保、文化,还要计算经济效益,当然所有这些的根本都来自设身处地的人文关怀。
袁博士眼中的经典案例
“第一个是日本东京银座的香奈儿,它在05年摘下国际照明设计师奖项桂冠。”香奈儿银座店这栋10层楼高的建筑外观,透过多层的不锈钢、液态水晶玻璃,以及嵌在咖啡色玻璃后面的数十万颗LED,诠释着斜纹软尼、菱格纹、双C Logo等香奈儿的经典元素。它通过黑白对比的色调,显得内敛低调,但又不减优雅时尚,充分诠释了香奈儿的品牌内涵。
“当初美国照明设计师调查时发觉,银座建筑一栋比一栋亮。于是他们就决定采用‘众人皆亮我独暗’的思路。他们摒弃了LED鲜艳的色彩,只用黑和白两个颜色,也是因为当时LED的色彩还并不是很稳定。他们重做楼体墙面,将LED藏在深褐色的玻璃里面,白天看不到。到了夜晚,LED就会打造出经典的香奈儿图腾,而且秋天飘枫叶冬天飘雪,还能呈现出走秀的舞台。在观光客的眼中,银座很亮,但这栋大楼很暗;别的大楼是静的,这栋大楼是动的,而且只有黑白两色,这样经典的感觉就非常强,从此也奠定了香奈儿在时尚奢侈品中的地位,尤其是在日本。”
“第二个是台北的101大楼,101大楼是李祖原建筑师设计的,它是全世界唯一一栋中国传统建筑语汇大楼。大楼的设计寄寓‘八’的好兆头(谐音是发),每八层楼有个‘八’,倒过来写,就像眉毛一样,意为‘发到了’。”
“最初的设想是把101大楼打亮,但这样一来90%的光会跑到天上,台北就更看不到星星了。这么高的大楼,这么多人可以看到,难道我们就要让他们看到光害吗?所以我们向李祖原建议,可以把‘八’这个吉祥的语汇在晚上表达出来,传递出去。以彩虹七种颜色为主题,每天更换一种颜色,这样大家都不用看表,看颜色就知道是礼拜几,而且用节能的LED去做。想不到最终造成了全球对中国建筑语汇含义的热潮。”
亮夜是灯光设计师的功绩还是悲哀?
袁博士曾经有句戏言“儿子问:‘星星’在哪里?爸爸答:‘猩猩’在动物园里。”这就是对现代城市夜空的最好描述。人们不断地改变自然,灯光代替了星光,点亮了夜空也带来了光污染。袁博士认为,不合理的照明是对原本匮乏的地球资源的浪费,90%室外光源漫射到天空。幸好LED适时出现,但LED虽然节能,同时也有非常强的指向性,如果使用过度一样也会变成光污染。
“城市中的玻璃办公大楼越来越多,许多玻璃大楼下面都会发现死掉的小鸟,为什么?因为大楼的灯光太亮,小鸟以为又到清晨了,玻璃反光,看不清楚就会往上撞。多伦多有个金融区,三个月就捡了1000多只小鸟,其中有80多种绝迹了,这不就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吗?”
“照明并不是越亮越美,像美女一样,略施粉黛就已经起到漂亮的作用了,如果涂了太多的胭粉,反而做过了。恰到好处才是美。”
照明设计师对美的标准
袁博士认为,经济水平决定大众对美的追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顺其自然、返璞归真,才能寻得美的真谛。
“20年前,所有的事情都由建筑师来做,20年后,出现了室内设计师,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照明设计师的诞生象征着建筑开始进入精致化设计。就像吃饭一样,最初社会要求饱了就好,不讲究质量;当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讲究色香味俱全;到了国宴时候,又想到灯光、背景音乐。这就是设计进步的过程。照明设计如果只是为了亮,那么还是停留在初始阶段。”
“日本、欧洲、美国都经历过亮这个阶段,比如拉斯维加斯。可是他们发觉,亮到最后没有人烟了,破坏经济,于是开始减灯。他们从最初始的教堂做起,将教堂的灯光设计与环境、美学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就可以让所有富裕起来的人精神上得到沉淀。实际上这样做的本质是将一切归于安静,而不是爆发。”
“中国古时候只有蜡烛,可是点蜡烛的工艺之美比现代灯具还要漂亮,还要有精神层面上的感受。这就是我要讲的:物极必反,返璞归真,才能取得美学真谛。照明也是如此,方向反了,一味的亮违背了自然本身的规律,人变成了夜行动物。违反自然规律都不会漂亮!”
寿命和色偏是LED两大问题
业内人士对LED有诸多评价,但多少会让人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疑虑。照明设计师作为LED光源的直接应用者,可以从半跳脱行业的角度对LED有新的解读。袁博士认为寿命和色偏是LED两个最大的问题。
“LED寿命很长,但是只是在室内,真正拿到室外环境就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在零下10度的哈尔滨,LED无法启动;在赤道地区,气候炎热使LED的散热问题严重。环境因素使LED寿命不能得到保证,这是最大的问题。LED在室内可以达到2万小时,可是在不同环境下,既要散热又要防水,而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这些都对LED的寿命提出了挑战。”
“第二个最大的问题是LED的色偏非常严重,比如说,选用的是2700K的条形LED,一年以后,可能有几条变成3000K,两年后变成4000K,三年5000K,色偏非常严重。看起来有白有黄有冷有暖,这就没有办法与荧光灯管相提并论了。”
袁博士也对LED灯具的设计提出了建议,他认为,LED灯具应该和传统照明相结合,互相搭配。如果只是将LED放到传统灯具里面,直接取代原有光源,这样并不能算是成功。
“应该考虑到LED是百年来千载难逢的机会,是第三次光源革命。灯具的结构需要重新思考,符合第三代光源的特性,而不是直接取代,把以前光源换掉,还用以前的灯具。因为以前的灯具是符合旧光源的,符合它的散热和配光曲线的要求。可是LED光源与传统光源截然不同,所以现在LED的课题应该要调节灯具的散热方式,使其不要和LED有冲突,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如何培养照明设计师?
LED和照明设计的交叉学科在国内并不多见,小编请袁博士结合自己的教育背景和成功经验,讲述照明设计师、特别是LED灯光设计师的培育之路。但袁博士却谦逊的表示,业内有许多前辈,自己谈不上优秀,只能谈谈自己对照明设计师教育的几点看法。
“照明行业是个新兴行业,之前LED只是做电脑等设备的指示灯,随着它亮度的提高,开始用来做别的事情。慢慢发觉它可以用来做照明的时候,突然照明就被LED占据了。可是LED的美学涵养不是那么强,LED一直在追求效率,就是每瓦流明数,这个指标对于路灯、隧道灯、泛光灯是有用的,但只起到20%的作用。但对于气氛的掌握,这个指标的意义等于零。这个时候就需要设计帮助表述,比如说建筑师、工业设计师、室外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等等,大家一起关注这个议题,让它实现每一个环节。毕竟LED的发明是对整个人类的贡献,它的使用需要通过设计师,不是表达亮的概念,而是表达气氛。所以LED业者要多和建筑师,尤其是灯光设计师,能够有很好的搭配,它才有可能做出精品,要不然永远都只是在做亮。”
“在我们的教育背景下,将照明设计师丢在物理学里头,比如说,复旦大学的光电系,可是很少把它放在同济大学的建筑学里面。因为以前都是学色彩学,三基色是红黄蓝,就像配色,越加越黑;可是光学刚好相反,红绿蓝三种光混在一起就会像投影仪一样,越投越白。两者原理是矛盾的,色彩和照明应该一起研究,所以现在各大院校设计学里才强调色彩与照明实验室。所以不应该把光学只丢给物理,必须引入美学的理念,因为我们已经达到了富裕的程度,在餐厅吃饭强调的就是气氛。”
虽然目前国内照明设计师并不多,但是袁博士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信心十足。他指出,中国大陆拥有最广阔的市场,有非常多的项目可以实践探索,所以国内照明设计师的水平肯定可以获得提高,创造出非常经典的作品。但同时他也指出,这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欧洲、日本的照明从二战后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我们可能也需要二三十年。但教育是百年大计,一定要让学生知道,美学和技术成分在LED中可能占有的比重,这样才能把旧有的思维改过来。”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