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企业受困专利与产业标准两大软肋
摘要: 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着重解决企业的专利纠纷,使企业轻松上阵,全力迎战世界照明巨头的挑战。另外需要颁奖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竞争,营造公平透明的发展格局。
中国房地产业透支了未来的发展潜力,中国的LED产业也在透支未来的产能和市场,有人这样形容目前的中国LED产业。
当低碳发展模式上升到“国策”的高度,无疑也为LED照明等节能环保产业带来空前的机遇。有专家预言,2010年国内LED产值将会突破千亿规模,相比08年翻了一番,市场暴增速度惊人。
但LED高速发展的背后却面临着标准和专利的双重制约。如今,作为中国LED产业集聚地的深圳,已经明显感受到了瓶颈之困,企业正在与挑战同行。
由专利引发的利益争夺
有数据显示,LED外延片与芯片等上游部分约占产业利润的70%,由于缺少该方面的核心技术,此利润差不多都被国外巨头垄断。众多LED企业仍然是靠低廉的成本,赚取极少的利润过日子。LED产业几乎成为“中国制造”的又一个新领域。
在LED的核心专利技术中,特别是白光、大功率LED灯的热平衡问题、持久高效的萤光粉等关键专利,一直被欧、美、日厂商垄断。来自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企业不仅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且拥有LED照明产业链上游区域80%-90%的原创性发明专利。
LED应用的相关专利国家中,中国仅占9.34%,在全球LED专利中仅占一成。与此相关的一个产业现实是,目前中国LED企业超过60%以上的产品均在欧美等海外市场销售。
据了解,在专利大战中,遭遇专利诉讼的中国LED企业明显增多。“最近又有两家深圳LED(发光二极管)企业在海外遭遇专利诉讼,最后均以和解赔偿收场。”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眭世荣近来对此忧心忡忡。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执行总干事商松认为,但随着市场的扩大,中国LED企业面临的专利风险将越来越高。
据行业从业人士介绍,从产业结构上讲,虽然国外的厂商拥有核心专利,但是不具备生产优势。同样的LED应用产品,国外成熟化的周期需要两年,而在中国的产业配套环境下仅需三个月。全球70%以上LED应用产品的加工制造都在中国完成,这正是“LED专利战”中,中国拥有的主要砝码。“外国厂商核心专利的产业化,甚至绕不开中国的底层技术。”
近几年来,掌握核心专利的巨头们,为了防止相互之间的专利纠纷,更为了打压新进者,抢占国际市场,频频通过相互交叉授权,在世界范围内布置起严密的专利网。据了解,目前掌握核心专利的厂商,有超过一半的核心专利在我国获得授权。
为应对外商垄断,中国首个LED专利技术产业联盟——深圳市LED专利联盟即将成立。眭世荣指出,LED专利联盟的成员将搭建一个统一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避免企业单独开发、重复建设。联盟成员企业之间可以进行专利的交叉授权,以形成一个专利池。
在与外国LED厂商的专利战中,“专利池”形式将有着更强的议价能力。一方面可以降低核心专利的授权价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个应用专利置换一个核心专利的形式,整体降低企业成本。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