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照明新闻 > 正文

国际巨头齐“瘦身” 将撤离中国市场?

大件事要分享到: 0
2015-06-01 作者:陈小丽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此文章为付费阅读,您已消费过,可重复打开阅读,个人中心可查看付费阅读消费记录。

摘要: 走过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2014年,2015年照样是LED照明行业大洗牌的一年。随着LED产业链争夺战的愈加激烈,不少行业巨头被迫使出各种"瘦身"招式:三星LED全面收缩黯然退场,飞利浦果断瘦身切除了Lumileds继而再售OLED光源器件业务,欧司朗计划剥离灯具业务,GE放弃家电业务保留照明业务,科锐拟拆分电源及射频产品业务……一桩接一桩,好不热闹。

  走过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2014年,2015年照样是LED照明行业大洗牌的一年。随着LED产业链争夺战的愈加激烈,不少行业巨头被迫使出各种"瘦身"招式:三星LED全面收缩黯然退场,飞利浦果断瘦身切除了Lumileds继而再售OLED光源器件业务,欧司朗计划剥离灯具业务,GE放弃家电业务保留照明业务,科锐拟拆分电源及射频产品业务……一桩接一桩,好不热闹。

  当这些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外界不免心中生疑,这些国际巨头都怎么了?为何突然纷纷转身精简业务?有什么值得反思?人们甚至猜想,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是个快速追赶拉近的时机。

  巨头忙分拆

  近日,科锐(CREE)宣布将分拆功率和射频事业部。对于这一举动,科锐首席执行官Swoboda解释说,“拆分事业部将让科锐完全专注于LED照明,剥离电源和射频业务,以追求电力和电信应用方面的增长,可为股东‘释放价值’。”

  再来看看荷兰照明巨头飞利浦的表现。继去年7月份将旗下业务并不领先的LED封装事业部Lumileds和汽车照明事业部拆出来后, 于2015年4月也放弃了OLED业务。面对媒体的追问,飞利浦照明CEO Eric Rondolat回应称:“为遵循飞利浦公司的战略重心,我们决定将OLED器件业务出售给一个专业的合作伙伴。这样,我们就能集中业务和资源发展创新智能照明系统。”

  而另一家大佬——德国照明大厂欧司朗也有新的动作。4月22日宣布计划耗时一年剥离利润率较低的灯具业务。用欧司朗高层的话来说,"本次将几个获利不佳的部门分拆出来后,光电半导体,汽车照明和特种照明,以及灯具、照明系统和解决方案将组成欧司朗的未来核心业务。通过这样的举措,欧司朗将得以进一步专注于企业成长,以及创新和科技领导力,从而在不断变化的照明市场上更好地应对多样化、动态化的用户需求。"

  梳理众多国际照明巨头的瘦身案例,尽管表面都是在做减法,但背后的目的、初衷和逻辑不尽相同——砍掉亏损或无潜力的业务让自己轻装前行。

  事实上,LED对照明行业的改变是革命性的,为了适应并引领这一照明变革,即使是世界巨头也必须顺势而为。业内人士认为,"从2010年开始,LED球泡灯每年的降价幅度高达30%,虽然因为价格快速下滑而刺激出大量的需求,但是恶性价格竞争使照明厂商利润不断衰减,在LED球泡灯的出货数量与获利跟不上传统光源的情况下,导致飞利浦与欧司朗都想要把原有的照明业务做分拆。"

  亿光照明大陆总经理李建南向阿拉丁新闻中心记者表示,"LED行业竞争激烈,在成本控制空间越来越窄的情况下,LED价格一直并未探底,产品毛利率不断降低,即使飞利浦、欧司朗这些国际巨头企业市场份额也未达到10%,相对品牌影响力,产品实际溢价率并不高,导致了一些一线品牌的收缩。面对这些挑战,亿光更能从容应对。"

  与此同时,亿光照明大陆总经理李建南还告诉记者,一个企业"增肥"还是"瘦身"需要看"现状—愿景—行动力"三者的平衡关系。"如果企业在其主要业务方向上的能力不足以推动现状的积极改变,那就要果断增肥,补充必要的资源。至于瘦身,这个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多样化的,大体来说,如果一家企业决定在某方面业务瘦身,一定是因为该业务既缺乏成长空间、又有扩大资源消耗的趋势。"

  他们从没离开过战场!

  LED照明天下分分合合,伴随一种声音是:2015注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转型期的国际巨头需要重新奔跑,这无疑正是中国品牌兴兵而起的最佳时机。

  "国际巨头的转型对于国内的大企业是机遇期也是挑战期。机遇是:巨头的主动收缩有利于国内规模企业更加容易争取全球市场份额;但挑战是:国内规模企业是否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与消化能力。"深圳市飞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沛还强调,创新才是规模化企业未来取胜的关键,而国内大部分规模化企业在这方面还远远落后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国内单品皆出同行。

  珠海韬播平板照明董事长姚怀举也表示,"LED时代,中国企业在本土发挥得淋漓尽致,国际巨头在中国巿场未必比中国企业发挥的好,面对此起彼伏的残酷的国內巿场竞争,国际巨头选择了退缩。这是中国品牌崛起的最佳时机,但中国品牌成长起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有很长路要走。国际巨头退出,让中国企业更从容地布局,更从容地去建设基础设施。"

  不约而同地,佛山市南海茂域照明总经理李智鹏表达了跟姚怀举相似的看法。"这绝对是百年不遇的好机遇,但问题是在这种机遇的把握上,没有渠道的企业想开疆辟土,有点不现实,期待主流的传统品牌转型后能够更有智慧地抓住机遇了。"

  对于上述观点,亿光照明大陆总经理李建南作了进一步解释,在他看来,国际照明巨头从来没有离开过战场,他们只是把资源集中在他们认为自己更有优势、更能对整体市场发挥控制性影响力的领域,例如精密制造和知识产权。

  "也许国内企业能在未来的某个阶段在市占率方面缴出亮眼的成绩,但是其竞争力的系统性劣势是很难追平的。尤其是巨头之间的对话,任何弱点都有可能致命。某些阶段性、区域性、行业性的机遇总是存在的,国际巨头退出某些领域总会释放出一些市场空间,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国内企业能在大快朵颐的时候牢记补课追赶呢?"李建南如是直言。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