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封装行业“增量不增利”,传统封装业务很难从红海竞争中获得利润。面对无利润困局,不少封装厂商转战光引擎。六年间,从宁波美亚到新力光源、晶科电子,从鸿利光电到新月光电、中昊光电、斯迈得、光脉电子、立洋光电等企业逐鹿争霸,光引擎一直吸引着众多目光。
LED光引擎,大咖有话说!
LED大咖百家争鸣:光引擎大PK
“光引擎教父”茅于海教授:
关于光引擎,今年最早引起关注的是被誉为“光引擎教父”的茅于海教授开年在杂志上首发的一篇关于光引擎分析的文章,随后并在《“交流AC LED光引擎” 真的没有电源吗》等文章中对一些企业的技术弊端进行剖析,并提出是否就是之前被批判过的“无电解电容光引擎”的另一种忽悠老百姓的新提法而已。犀利言论引起行业围观。光引擎这一概念再次被刷到众人眼皮之下。
北京大学上海微电子研究院兼职教授颜重光:
“对于封装企业而言,转型做光电引擎其实是微利空间下的一条光明大道。封装厂商具备技术优势,相对来说能够有效缩短研发时间,并借此增加自身利润与市场份额。”
小编说:
光引擎从结构上讲,是将驱动电路与LED灯珠共用一个基板,实现灯驱合一,而不再需要独立电源模块的系统方案。就整个国内照明市场来说,光引擎的渗透率并不高。因为普通光引擎暂时还不能完全做到安全规范,满足电器性能要求,所以多数企业都采用多区段的电压分布以控制成本,从而导致光引擎的性能和价格优势并不大。未来技术成熟,定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大蛋糕。
晶科电子董事长肖国伟:
“光引擎能够促使LED光源和灯具的组装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降低成本,节省设计空间,LED产业应当形成光引擎这样的供应商。”
中昊光电总经理王孟源:
中昊光电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高品质COB产品研发,基于对产品的不断创新追求,未来将会重点布局COB光引擎领域。预计2016年光引擎将会占据公司整体产品的20%——30%之间,甚至可能还会更高。”
明微电子市场总监赵春波:
从目前的技术程度而言,将IC封装到光源板上的光电引擎并未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无真正量产,甚至说仍处于市场化早期。但不可否认,光引擎在细分领域方面会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