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浏阳,在一片丘陵地带,坐落着一大片厂房。每天,络绎不绝的卡车在这里进出,从日本、美国运来玻璃,经过加工后变成手机玻璃,再运往全球各地。世界上每两片手机玻璃,就有一片在这里生产,一旦这些卡车停摆,全球的手机都要断货。
这里掌控着世界手机的命门,手握钥匙的是一个40多岁的女人,她就是如今的中国首富周群飞。从昔日深圳宝安的一个小作坊,到今天全球手机的供应商,周群飞用20年时间,缔造了一个让对手胆寒的手机玻璃帝国。
5岁丧母,独自撑起一个家
1971年,周群飞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贫瘠的小山村,自幼命运多舛。在她出生前,父亲因为做炸药两根手指被炸残,眼睛几乎失明。5岁时,母亲又不幸离世。哥哥、姐姐都在外学艺,只留下年幼的她陪伴伤残的父亲。
▲周群飞老宅
周父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他会编竹背篮,靠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为了补贴家用,他曾拜过八个师傅,学习各种手艺。这在耳闻目染间影响到了周群飞。
由于家境贫寒,周群飞打小就肩负起家庭的重任。她每天早起打猪草,放学回家喂猪喂鸡,还要给爸爸做饭,作业都是挤时间完成的。那时候,她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砍柴,由于山路崎岖不平,经常不小心滑下去,摔得浑身是土。但她不服输,一次砍柴太少,就往返两次,确保加起来不比别人少。
生活中,周群飞就是父亲的眼睛。每次出去卖竹背篮,她都会在前面用棍子牵着父亲,沿街叫卖,每个八毛钱。钱虽然不多,但却是全家的生活来源。
苦难的经历,让周群飞的内心有一种强烈的企图,她发誓长大后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16岁打工,一直想出人头地
初二那年,舅舅回湖南探亲,周群飞说服他带自己去广东。那一年,她16岁。待了一段时间后,逐渐对外面世界有所了解的周群飞,选择离开韶关的舅舅家,前往深圳打拼。
离开韶关那天,周群飞一个人坐了十几个钟头车来到深圳。下车时,天已黑,还下着毛毛雨,她要去深圳大学附近的一家工厂,可死活找不到。当时的南山区是大片农田,没有路灯,一个女孩独自背着被子,拎着水桶,在漆黑的雨夜里摸索。
由于摸黑,她一脚不小心踩在稻田里,满是淤泥。那一晚的遭遇,成为周群飞一辈子抹不去的记忆。最后,在一个大学生的帮助下,她才找到那家工厂。
那是一家做手表玻璃的小工厂,条件很苦。周群飞白天上班,晚上读夜校,疯狂地学习各种技能,电脑、会计、报关……甚至货车驾照。她的想法很简单,多一门技能傍身,未来就多一条出路。
一起的工友里,只有她来自山村,同事们一下班就跑出去看电影、溜冰,只有周群飞一个人泡在图书馆,有时还义务帮会计贴发票、抄流水账。
三个月后,周群飞提出辞职,因为她觉得那里已经没东西可学。岂料,老板不但没同意,反而提拔她担任新成立的丝网印刷部的主管。这成了她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
多年以后,周群飞也没搞懂升职的原因。“也许是我的字写的不错,”又或许是“我的辞职书太感人,我感谢他们收留了我,给了我机会锻炼,老板也很感动”。
不管原因如何,她从打工妹成了一名小领导。这是个新部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有同事送了周群飞一本《丝网印刷》,她将其当做至宝,整天捧在手心,每次遇到难题,就翻开书看看,很快就将这本厚厚的书烂熟于心。
▲当小领导时的周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