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顿人喜欢将旗下的品牌比喻成宝马的7系、5系和3系,“巴赫”,最高端的五星级酒店灯光品牌,无疑是属于7系的。因为TA的历史,也因为西顿创始人胡永宏不止一次表示“这是西顿最专注的东西。”
西顿巴赫项目部总监徐长财
“赫”“赫”有名
2008年,中国的酒店行业已经非常的热闹。全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以北京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赛事,拉动旅游业市场的极速扩张,豪华酒店已经成为酒店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2008年的西顿照明,创立仅3年时间,面临着雷士、欧普以及三雄这三个分别在商业空间、家居以及建筑类照明三大领域有一定地位的竞争对手。当时,国内照明市场主要还停留在功能性的空间照明,普通民众对于光的应用还不是很讲究。酒店对灯光的要求是最高的,但由于投入大,见效慢,国际品牌云集,因此国内没有几个品牌愿意去深度研究这个领域。
正是此时,西顿照明提出要做酒店灯光第一品牌。
徐长财,西顿巴赫总监坦言:“当初从众多参考的名字中挑选出‘巴赫’作为品牌名,主要是因为巴赫在音乐上取得了超乎时空的成就,巴赫的钢琴曲十分难弹,但是弹好了却能给人以极大的成就感与愉悦感,巴赫的作品几乎都是深沉、专注、广阔而富有内涵的,集合了德国、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传统音乐的不同风格,气势恢宏而又曲尽其妙,传达出至今都少有人及的人文情怀,这些优秀的品质都是西顿巴赫所要追求和达到的,我们都知道光和音乐之间有一种奇妙的联系,所以我们决定借其名抒其怀,将巴赫做成酒店灯具品牌的集大成者。”
2009年初,西顿斥资500万在德国格拉夫维特成立实验室,与四川美术学院、苏州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合作,启动全球范围的市场调研,并邀请国际知名工业设计公司参与产品设计,只有一个简单而精准的诉求:做一个中国酒店行业的高端灯具品牌,为全球2,000家五星级酒店提供优质的灯具。
2009年3月份,巴赫第一代产品正式量产。公司投入2,000万资金进行品牌及市场推广,以酒店室内设计公司为主体,向全国的建筑设计院,以及北、上、广、深为主的照明设计公司开展大力宣传。2009年底西顿在三亚举办“巴赫之夜”,广邀室内、酒店、照明设计师;2011年,徐长财作为筹备组成员,协办成立亚太酒店设计协会,任该协会副秘书长。一时之间,酒店行业内只知巴赫,不知西顿。在照明行业,自推出巴赫品牌起,仅1年时间,西顿照明便声名鹊起。徐长财对此饱含骄傲,因为巴赫,让西顿在照明行业终杀出了一条血路。
2009年年底,在西顿照明成立不到2年的时间里,西顿销售收入已达到2.1亿元,增长率超过50%。2012年,西顿照明做到了酒店细分领域的第一。巴赫成为西顿照明当之无愧的“龙头”。
坚守产品 拒绝标签
徐长财回忆起巴赫第一代产品时,充满感慨。他2001年开始从事照明设计工作,2009年进入西顿,开始掌管巴赫,徐长财说自己当时并没有太多的经验。但事实上,无论是他,还是公司,也都没有太多的参考对象。作为国内第一个致力于专业酒店的高端灯具品牌,学习的对象只能放在国外,也因此,巴赫的第一代产品,被打上“小ENDO”的标签。
有趣的是,巴赫的小标签,让整个西顿摆脱了另外一个大标签。由于西顿几位创始人系出雷士,且2006年迁址惠州,照明行业人士将当时的西顿戏称为“小雷士”。也正是因为“小雷士”这顶大帽子,让西顿痛下决心,创立巴赫。
巴赫的横空出世迅速搅动整个照明市场,无时不刻在拽引着所有专家学者、设计师和业内人士的目光。TA表现出来的能量,也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当时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地区的众多五星级酒店样板工程分别因青睐巴赫系列产品而纷纷成功地被西顿照明纳入囊中,比如武汉万达瑞华酒店(国内第一家七星级酒店)、海口威斯汀(亚洲旗舰店)、南昌嘉莱特酒店(白金五星级)、杭州西湖喜来登酒店、泉州铂尔曼白金酒店等等。
从2011年开始,巴赫就开始考虑创造品牌认识度更高的第二代产品“巴赫红”。这抹红,有中国特色,也有企业特色,在产品的外观与结构上做出了很多新的尝试。但在徐长财眼里,巴赫红到底处于探索阶段。就像一个一两岁的孩子,开始说不,开始说“我要”。当时的巴赫,正是以这样的姿态,标榜自我,展示成长。
然而,自我意识的发现与成长是需要长时间累积的。为了让产品更贴近市场需求,巴赫每年都会不定期的召开研讨会,优化产品光效。2015年3月,巴赫邀请了十几家国际照明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参与研发会议,深入评析前代巴赫产品性能优劣,为巴赫第三代产品面世奠定坚实基础。这种诚心做好产品的执着精神,得到甲方与设计师的一致认可。
2015年底亚太酒店设计年会上,巴赫推出第三代产品的样板。
巴赫三代传承了黑光技术的使用,光学功底深厚;设计更精美,工艺更精湛;适应性也特别强,两种灯体跟不同的光源,光学配件和外环配件搭配,组合后将产生24种款式,2000多种规格。用徐长财的话来说,“颠覆了传统照明产品的设计理念”,也获得了众多设计大师的认可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