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植物生长的人工光源,LED植物照明的发展与植物工厂的商业化息息相关。近年来,得益于植物工厂商业化加速,国内LED植物照明快速发展。在今年的光亚展和双创周上都出现了“植物工厂+”的概念产品,并得到了广大参展商的关注。
即便如此,国内植物照明发展还是相对缓慢,仅鸿利、勤上、广明源等几家稍有名气,成规模者更是寥寥可数。当下,植物照明商业化的痛点在哪里?有哪些机遇,又将面临哪些市场挑战?或许LED植物照明最大的应用端——植物工厂的发展能给出答案。
植物工厂主攻大城市
如今,植物照明广泛应用于植物工厂、植物景观以及育种照明三个领域,而目前最主要的市场是植物工厂。在植物工厂中,万物生长靠灯光,只需要弄清楚一些植物对水、光、肥的需要,就可以定制生长条件,打破它的地域性、季节性限制。
当前,植物工厂主要用来种植两类作物:一是叶菜的大量量产,如茼蒿、香菜、小白菜、生菜等植物;二是种植难度系数高的铁皮石斛、人参、牛樟芝、金线莲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药材,透过特定的LED频谱和管控系统,就能培育生长条件较苛的季节性作物。
灯光介入能迅速加快植物增长的速度,将生菜从种植到采收的30天周期缩短到18天,且品质不输自然生长。正是利用植物工厂高产的优越性,美国科学家规划建造植物工厂摩天大楼,这种植物工厂大楼只要建5座,就可以满足数百万人口的食用蔬菜量。
理论上,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植物工厂能为大部分地方供应蔬菜,但高成本导致其只能重点进攻国内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大城市人口剧增,蔬菜供应增大,而可耕种土地资源却不断减少,供需不断失衡;另一方面,随着城市污染日益加剧,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更加强,越来越倾向于购买有机食品,植物工厂的出现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居民为健康食材买单的需求。
因为除了高产外,植物工厂还具备安全生产的优势。植物工厂是利用高科技打造的现代农业可持续生产系统。在这个生产系统中,实现植物的多层无土栽培,切断了植物与室外空气和土壤中重金属的接触;使用抗微生物材料的种植设备,采用经过消毒处理的植物种子,通过光质与光量的调整,改善蔬菜的营养与口感;采用物理农业技术代替农业杀虫灭菌,使植物品质达到有机品质甚至更高标准。
同时,园艺面积的大幅增加也加大了对植物工厂的需求。2015年设施园艺面积达410.9万公顷,产值达到9800亿元;植物组培面积2000万平方米,并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植物工厂达80多家,每年增长规模30-40家。
此外,随着植物工厂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微型、迷你型植物工厂已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种环境,如:高级餐厅、咖啡馆、五星级酒店等场所,实现了蔬菜从生产到加工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