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奇怪的现象与悖论。那就是,当企业做小时,都在强调做专做精;当企业做大时,不再强调做专做精,而是强调跨界与横向发展。
欧普早年,王耀海有一次跟皇嘉汪利蓉交流:“我们欧普绝不可能做你工厂这样的灯,因为你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做我们这么大!”
此后多年,欧普一直践行王耀海的方向,只做定型产品,只做家居照明。
后来,欧普迅速壮大了。
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欧普开始进军商照,进军电工;甚至今天,欧普进入现代灯、水晶灯、中式灯、欧式灯,几乎没有什么品类没上了。
它进入了所谓的整体照明或“全照明”时代。欧普的发展证明,所谓专注,只不过是一个阶段的追求;当某个品类接近饱和时,横向扩展是一种必然。
无独有偶,雷士曾经相当长一段时间是以商业照明为专攻。甚至很长时间,雷士都是商照的代名词。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雷士突然进入家居照明,跟欧普抢起了饭碗来。雷士的家居份额越来越大,品类越来越多,及至去年创立伯克利,彻底进入现代灯领域,并打出了年销售20亿元的目标。
雷士从商照跨界到家居,同样是商照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为突破天花板而开出的新领地。
木林森一开始是做封装的,以LED光源为核心。后来大面积进入家居和商照,而且一度销量超过了光源。今年,木林森也进入了现代灯领域。虽然木林森进入花灯,行业人士表情复杂,有不理解的,有不看好的,也有乐观的……但不管别人看不看好,愿不愿意,反正木林森是强行挤进来了。
任何过界,都有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所以,如果木林森一定坚持投入,未必它的花灯就一定做不好。
当然,一切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此外,三雄、嘉美,都从商照跨界到了家居。虽然不一定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也没有停止和放弃。欧特朗、钜豪、冠华、亮尔雅,都从家居跨越到了花灯领域,而且有渐入佳境的感觉。
看来,跨界未必仅仅是龙头企业的专利。
当然,也有企业跨界后不如跨界前的,横向发展后不如横向发展前的,这里暂时按下不表。
企业为什么要跨界?
可能是在本领域的发展遇到瓶颈,碰到天花板了。也有可能是眼红别的领域的利润,要横向捞一把。
碰到天花板的,是想另辟蹊径进行新的布局,可谓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惦记着地里的。不管怎样,只要跨界成功了,就是幸运者;跨界失败了,就是倒霉者。
照明这个领域,有人说它水深,有人说他水浅,门槛低。究竟是深还是浅,只有入水者才知道。多年前扬子集团进入照明,结果是呛了一口水,退回去了;创维、康佳、海尔甚至富士康,都进入过照明,但似乎都不大成功。可见照明并不是唐僧肉,谁都可以吃一口;倒更像是一块热糯米糍粑,抓一下还怎不好脱爪爪。
照明似乎更垂青不离不弃的糟糠之妻——心诚则灵,愈挫愈勇者胜出。这也符合马拉松比赛的原则,比拼的就是耐力。
除了经常呛水的新玩家,照明的老玩家似乎不会错到哪儿去。
当然,新玩家往往也不待见久玩不见成效的行业。
照明厂家玩灯饰,更看重的极可能是灯饰相对较高的利润空间。
很多人认为,灯饰可能是建材家居行业最后一根有嚼头的甘蔗。
因此,从2014年或更早时候开始,照明巨头纷纷进入了灯饰领域。
灯饰注定是细分领域。当然在LED行业普遍利润低于15%以下时,照明企业似乎不约而同把投资方向转向了艺术灯。因此才出现了近年来名噪一时的欧普新亚洲风、雷士伯克利、飞利浦时尚家居照明、木林森花灯。
大品牌进军花灯领域,除了布局需要,也是一种利润策略。
照明企业大举进军艺术灯领域,会不会大幅抢占中小灯饰企业的市场份额,并拉低花灯的利润?
照明大企业抢占花灯企业的份额时下已经成为必然现实,拉低花灯利润也是不争事实。当然,真正有实力的花灯企业似乎也不是十分害怕,因为他们发现照明企业做花灯并不如他们专业和反应速度快。大企业有大企业的死门,它们有它们的生存绝招。
只不过,花灯企业的日子毕竟没有过去滋润了。
至少,大企业的经销商门店,他们是越来越难挤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