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屹立了20多年的杭州灯具市场被迫拆迁后,固化了20多年的杭州灯具市场开始发生裂变。经过半年多的衍变,新杭州灯具市场格局已经逐渐拉开,并已经趋于稳定。
灯具城的起源
稳固了20多年的市场格局
杭州灯具市场起源于80年代,并就此稳定地发展了20多年。在此期间,无论是市场方面还是商家,一直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1994年5月,位于沈半路的浙江杭州灯具城正式成立,杭州灯具市场开始由分散走向集中式经营。而杭州灯具城也就此占据着整个杭州市90%的实力灯具经销商,“买灯就到沈半路”这是当时市场集中化的一个缩影。
已被拆迁的杭州灯具市场
杭州灯具市场一家独大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式,也挤压其他灯具市场发展的先天条件,即使是2010年在与老市场同一路段成立起来的精品馆,也未能对老市场造成明显的分流现象。因此,直至2016年杭州灯具市场未拆迁之前,杭州灯具城依然是杭州最具影响力的市场,其17㎡的标准店面,商户之间的私下转让费为30万元,而且商户一经接手马上就能够盈利。
总体来说,在2016年之前,杭州的灯具市场一直都保持着一种固化状态,其中表现的最为明显的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市场规模固化:老杭州灯具市场的市场地位寡头垄断,压缩着新市场的成长空间,新成立的市场大多因为先天不足,导致后续经营不起色。
商家实力固化:老市场的市场格局以及面积固化,商家经营面积普遍不大,大多数商家都是以标准店面为主(17㎡),强者恒强,新品牌以及新灯人入行门槛高。
而伴随着杭州市场20多年的稳定发展,2016年老市场的拆迁,犹如一场大地震,把这些20多年因固化市场埋下的隐患,综合性爆发出来,为如今的市场洗牌,埋下了一个伏笔。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2016年杭州G20峰会顺利召开,将杭州这座历史名城推向了全世界,紧随而来的是房价的猛涨以及一系列的城市整改动作。半年之内,杭州的房价从原来的8000元/㎡飞升至20000元/㎡,同时政府也针对一些落后的城市面貌进行拆迁整改,很多老市场、老街区在一纸公文之下,不到一个月就成为了一座待整改的废墟。
杭州灯具城的拆迁源于杭州地铁的建设工作,拆迁项目本预定于在G20峰会落幕后(2016年年底),再对市场进行具体的拆迁工作,以留给市场商户充足的时间,做好后续的安顿工作。
然而,始料未及,5月份,与杭州灯具城仅隔几公里远的城北灯具城突然失火。当时恰逢G20峰会关键节点,火灾在舆论上制造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政府也就此事件,对杭州灯具市场进行提前拆迁,这一突然的动作使得很多商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老市场拆迁
多数商家“流离失所”
杭州灯具市场的突然拆除对于很多商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很多在市场经营了十几年商户一时间流离失所、不知所措。
2016年6月份,位于原沈半路路段的星河灯具市场正式成立,并开始招收杭州灯具市场的搬迁商户。但由于老市场拆迁过后,有多达400多户搬迁商家,以新成立的星河广场的体量,最多只能容纳200家商户,可谓僧多粥少。虽然星河广场收纳了部分商家,但还是有很多的商家得不到妥善的安置。其中光语空间代理商张红兰自老市场搬迁出来后,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店面,停工半年之久。
星河灯饰市场
有商家反映,整个市场政府说拆就拆,市场以及政府方面对商户后期的安顿工作,产品的库存、客户的售后一下子都没有了着落。政府及市场方对商家没有进行妥善的安置,使得多数商家心中颇有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