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ED出现以后灯不重要,光才重要。”在2017阿拉丁论坛—整合未来论坛上,中国照明学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孙彦先生作了题为“智慧照明”的演讲,在演讲中介绍了照明的质量、性感和灵性,笔者整理了孙彦先生的演讲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以后,球泡灯不断的在电网繁殖,到现在为止,因为研究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赋予他一个特性,今天很多人讲的SmartLighting,我在全国照明中也提案是否可以用灵性定义Smart。”孙彦先生在演讲开始时说到。
照明的质量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定义
很多人都在说步入智能化是照明的方向、是照明的出路,这个是一条路但不一定是出路,因为照明真正的本质是光,也就是光的本身特性,而不一定要抢互联网的蛋糕,恰恰因为这一块的出现使我们豁然开朗,大部分人要的就是健康,没有健康谈什么智能、节能?由此定义照明的质量由智能、健康、节能三块组成。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定义。
白炽灯时期,大量讲户外的产品,但是大量谈的是安全性,比如机械安全、电器安全、电磁辐射安全等,这些安全束缚了照明的发展,把光限制在灯头、模块、结构里面,光是不可以逆行的,但光不应该限制于一二期灯头,要有模块。以后可能看不见灯了,但要看到光,这样就是要摆脱束缚,但安全性还是要保留的。
节能灯出现,开始考虑灯的经济性,现在中国大量推广节能灯,一块钱买一个灯,这种普及使中国的经济行为变成政治行为,导致出口欧洲的中国制造的产品占80%。这时候蓝光危害,315问题等出现,舆论发酵,这些不是产品的错。例如光污染的产生并不是由光的产品导致的,而是应用错误导致的。如果产品应用对就根本不会有光污染出来,这不是产品的错,是不适应环境、被环境淘汰感到的痛。
普通消费者在选购照明产品时没有条件对产品进行专业检测,但可以通过观测来选购产品。照明行业人士应该把观测性留给消费者,让消费者通过观测决定是否购买产品。这时候只有适应性的阶段才会出现观测的奇特的特性,这时候的明亮感,就赋予了适应性的价值。如何判断产品好、全?第一是安全、安心;第二是经济性;第三是适应性,这是产品质量要把控的良心。
质量不是制造商定义的,而是客户定义的。小孩用了是不是会很健康,是不是一盏台灯就可以护眼了?不是。他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台灯下的时间更多,学校的灯如果不护眼的话,用什么都没有用,但教育局的需求第一是安全,第二是维护,第三是节能。在现在现有的教室用的产品里面没有适应性的问题,没有谈到照度、均匀度、功率密度,还有教室里面坐的椅子间隔多少。但如果这个是活动教室,桌子会移动,一旦移动以后照明还是这样的护眼吗?均匀度还是按照这个做的吗?这时候如果灯可以动就好了。这样都是有应用以后才有的结果,因此带出光质量、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出来的适应性。适应性有对外和对内这两个方面,对内是照明灯具对内的需求要负责,对外就是要对整个环境负责。
照明的性感 灯光设计有其逻辑性
性感不好理解,比如去逛街的时候进了一些店感觉很舒服,有时候进了一个店很暗,会感觉不舒服,这个时候照明起到很性感的作用。
日本表参道的灯光设计是基于感觉时间往外扩的,有他的逻辑性,非常吸引人去购物。照明的逻辑性是从人工光、智能光到光的协调和协和,直接可以感觉时间的变化。
照明的灵性 灯不重要光才重要
在设计方面考虑到感觉,选择灯的时候就没有那么枯燥,这就是灵性的作用,也就是智能照明的Smart部分。家居里有一项温湿度舒适度,特别是空调产品,需要达到一定的指标,人体就可以感觉到舒适。照明也有指标。比如六月份的上海PMV跟照度有多大关系?这个关系不是很明显,在你的活动区域里面辗转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个照度影响你多大的行动,但是到不同的月份你会发现活动区域和照度会成一个关系,因为天冷,如果是暖光,你跟屋子都会觉得心情稍微暖和一点,这个是我们对太阳光的崇拜直接让你感觉到温暖。这些特性实际上就是通过传感器识放在灯具上识别消费者的行为。
我们是生命体、是活力,照明整个行业的自信心是来自我们的灵性。未来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停留在白炽灯的时候,要向舒适度迈进,当然已经在行动了,整个行业说不应该有落灯出现,但这种就是在凸现用户的需求。平时说的频闪,不是一直看灯,灯到你的眼睛里有频闪才要管。在LED出现以后灯不重要,光才重要,那个时候光的好坏回到安全、安心、经济性的层面,回到光的质量上面,再回到前面,就是光的性感和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