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在智能LED植物工厂,张世泽(蓝色衣服)正和工人讨论成熟生菜的相关标准。(记者牟敏摄)
[张世泽]新疆为我的梦想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我希望能把我此前在农业方面的积累,用于新疆设施农业的发展。
[人物]张世泽,新疆紫晶川梭高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农业经济学博士,曾在高校任职12 年。2016年,从台湾来到乌鲁木齐,从事智能LED植物工厂项目的落地和推广。
负责的智能LED植物工厂,是新疆首个通过LED光电农业设施和先进的水培种植技术实现全年连续、高效生产的量产化植物工厂。
7月11日,在位于高新区(新市区)青格达湖乡新联村的植物工厂里,张世泽和工人们讨论着不同阶段蔬菜生长的特点。
在这里,不需要阳光不需要土壤,在一排排LED灯板的照射下,植物生长架上的一层层水培绿叶蔬菜青翠茂盛。
进入工厂,工人需要换上专业服装,经过两次消毒。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免洗即食的高品质蔬菜被种了出来。
带着技术来乌鲁木齐
基于人工补光技术的“植物工厂”被视为农业领域的革命性突破,2016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植物工厂”作为农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备受关注。
2016年,张世泽带着这一技术来到乌鲁木齐。
张世泽曾在高校任职12年,主要负责科研和校企对接。“我认为我在学术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就在考虑如何把理论在产业化中实践出来。”
张世泽说,2013年他先是前往广东从事植物工厂的研究和推广,随着广东植物工厂规模扩大,他希望将植物工厂推广至更需要的地方。
张世泽说,新疆有半年的冬季,这个时间并不适合植物生长,但植物工厂能解决这个问题;其次,新疆水资源较为欠缺,但植物工厂只需要传统种植3%的用水。
“植物工厂最核心的就是LED灯板,它们模拟阳光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条件。”张世泽说,LED光照需要充足的电力资源,新疆在这一方面又具有优势。
“加上新疆各级政府对科技型企业、对人才的支持,我认为植物工厂在新疆大有可为。”张世泽说。
2017年11月8日,在乌鲁木齐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疆赛区)上,新疆紫晶川梭高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免洗即食蔬菜项目就获得了大赛初创型企业一等奖。
耕耘在植物工厂
这个占地700平方米的植物工厂,每天都能提供200公斤生菜、小白菜、小黄瓜等8个品种的免洗即食蔬菜。
新联村村民金立娟在植物工厂上班。她说,她种植蔬菜30多年,可以说是种菜的“一把好手”,但她来到植物工厂后,发现植物工厂“太厉害了”。
“春夏秋冬都能种菜,还不用农药化肥。”金立娟说,但更厉害的就是产量。
由于是立体种植且不受气候限制,植物工厂的蔬菜产量,一亩地产量相当于传统农业60亩地的产量。
金立娟说,传统种植中的生菜从播种到长成销售需要60天左右,但植物工厂的生菜只需要40-45天。以往一年就种三茬菜,植物工厂里可以不间断种植。
除了蔬菜种植,张世泽还在植物工厂种植虫草、进行深加工。
在深加工车间,植物工厂通过科技手段将农业剩余物进行高效处理。
张世泽举例,每100公斤蔬菜会剩下30公斤的根系,这些根系和淘汰的菜叶,被放入低温发酵设备,可以做成天然酵素。天然酵素除了可以食用,还能作为饲料添加剂,这将解决养殖业使用抗生素的问题,也将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助力乌鲁木齐农业创新
植物工厂每天产出的蔬菜,目前在乌鲁木齐几家大型超市销售。
植物工厂从建成到扩大规模,从每天10公斤到现在每天的200公斤,植物工厂在不断扩大规模、增加品种。
目前,一座4000平方米的量产植物工厂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即将投入使用。届时,预计每天将有1.5吨的免洗蔬菜投放乌鲁木齐市场。
“不少单位也在和我们洽商合作,我认为虽然装备和技术已经成熟,但面向全疆的技术推广我们还需继续完善团队。”张世泽坦言,这也是他所在的团队正在努力的方向。
张世泽认为,设施农业将是未来农业的主流发展趋势,特别是在无霜期较短的地区,推广设施农业一定有它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张世泽希望设施农业能够沿着“一带一路”的步伐持续往西走,把这样的技术和装备跟中亚市场乃至欧洲市场有所结合。
“设施农业在新疆的发展意义深远,但把这项工作做好、基础打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世泽说,这也有利于农民走上现代化农业生产之路。
[同行点赞]
新疆紫晶川梭高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洪明谷:张博士一直希望用高科技农业让年轻人回到农业的岗位上来,并让农民摆脱传统农业的辛苦劳作,他也对农业生产抱有热情、对农业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