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户外景观亮化行业,基于高品质光色定位的各式光学技术和交互技术所带来的夜景经济全新发展,让消费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相对狭窄商业空间,开始跨向户外,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和消费感受。这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新的高度。
十三载,始终如一
在城市夜景亮化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一些户外灯具产品、设计师的不懈努力。今天,域贤策划走访的就是一家在背后默默耕耘的公司——自由之光。这家公司在户外景观亮化领域,尤其是基于产品多样化和性能稳定性上所提供的全面解决方案,在行业内被普遍使用。这其中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汕头东海岸大桥、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以及南宁、昆明等主城区亮化项目,他们与国内外设计机构、工程公司一道,向项目提供全方位的产品、设计、施工服务,效果和品质都非常高。
作为一家有技术、有产品、有品牌的公司,2018年自由之光在该领域的目标营收设定为超过1.5亿元,相对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今年其在增长质量和效率上则提出了相对往年更高的预期。而我们也采访到了自由之光掌舵人董发群,来了解一下其背后的产品布局和对行业产业的深度思考。
自由之光总经理董发群
自由之光形成了怎样的企业文化?
我们理解是企业价值观,会是一个引导全公司人员朝同一个方向走的源泉,这个是公司自成立初就在无形之中逐步积淀的东西,现在看,总结起来奉行传承感恩、责任奉献、快乐成长、创新发展,这是核心。
成立时对公司做了一个定位,立志做一个中国户外夜景照明小型投射灯专业制造商,企业会有变革,但精髓不会变,坚持本心和初衷。感恩是我们企业每个人要做到的,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幸福源泉。创新在我们看来是不间断地,不仅仅是产品、方案的创新,方方面面的创新,包括管理模式、运营体系的创新。
企业文化是无形资产,是一种气质,希望自由之光的产品和品牌也能沾染这种气质,并影响到我们的客户,引领整个城市户外夜景之光。
自由之光在产品品质控制上有哪些注重环节?
产品的光品质、稳定性等等这些我统称为产品品质,所有这些要素的管控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脱离整体,单凭某项工艺、技术的升级往往并不奏效,这个系统环节我认为主要包括合理的设计、严谨的品控体系以及先进的制造工艺。
从新产品立项之初的设计开始,会先有很严谨的性能评估,在设计时进行软件的模拟,在样品出来后要在实验室进行长达三个月的可靠性测试,这样确保产品没有设计缺陷。生产过程要采用熟练的技术工人、标准的生产环境和严谨的操作流程,最重要是以先进的制造工艺为基础。品控方面,我认为有一支稳定负责任的品控团队是最重要的,这样可以积累丰富的品控经验,辅助完善的品控设备和品控工艺,这些对整个环节的流畅实施都必不可少。
整灯厂会不会和配件厂逐步走向融合?
这是很有可能的。LED在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必然会形成不同的业态来适应这个阶段,就像LED替换时期,企业为降低LED灯具成本,会选择供应体系的聚居形态,到后来下游客户需求逐步个性化,灯具厂在项目之初就会倾向选择和配件厂联合共同设计生产,从而更高效的匹配不同的需求。
现在,LED成本已经降到相当低的水平,同产业领域之间,上下游之间博弈也越来越激烈,产业格局也趋向集中化,这对中小配件厂造成比较大的压力,于此同时整灯厂也可能会有建立自己完善产业链条的想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来塑造品牌,二者的整合需求就很容易结合,也就是你说的“逐步走向融合”。当然,这种跨界需要决心,有可能整合失败,也有可能达成1+1>2的效果。
市场需求是否整体在从定制化向标准品发展?
这个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任何非标化的产品都代表了某一领域的实际需求,在考量潜在的场景和体量规模后,如果出货逐步增加,都可能会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标准品”。
另一方面,行业也在逐步成熟和规范,设计方案上对灯光效果会有更加规范的要求;场景应用上也趋向标准化,会根据灯具的功能还有光的效果来划分,每个立面会有相对应的标准,这些可以见到的趋势都让标准品的应用比例在提高。
对于现在的户外景观亮化行业有什么样看法?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整个户外景观行业的发展还是处于大家都认可的偏热但总体逐渐理性阶段,业主越来越重视,厂家和设计界相对很理性,灯具企业都在提供多样化创造性的产品。没有了16年的浮躁和无序,这其实对于行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户外景观亮化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普通民众对光的需求逐步从照亮到舒适,但这有个滞后期,相信接下来几年的市场会有个拐点,到达拐点之后逐渐趋向平稳。
写在最后:
这是户外景观亮化的黄金时代,经历投资扩大之后,行业在越趋理性和平稳,厂家始终要回归到产品和技术上,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未来的行业将是灯具企业、设计机构、工程公司共同导向的趋势,参与者是怎样的,行业就是怎样的。
我们对未来报有足够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