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LED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细分格局战上演,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一方面面对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因素对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冲击,另一方面行业近几年大规模扩产产能相继释放,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价格战持续升温。
经过价格战一遍又一遍的洗礼,LED产品利润被摊薄,盈利难以得到保证,企业纷纷调整战略,寻找新的蓝海市场。汽车照明作为高技术门槛市场之一,LED的渗透率越来越高。
东昊光电子副总经理陈江介绍,“目前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低端品牌还是豪华品牌,LED车灯已成为众多汽车的标配,LED在汽车照明上逐步形成趋势,LED汽车照明也处于逐步普及阶段。
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LED汽车照明市场规模达到255亿元,伴随着LED汽车照明开始逐渐在中端车型渗透,LED汽车照明未来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GGII预计2020年中国LED汽车照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25亿元。
高工LED董事长张小飞博士指出,“汽车照明行业属于一个新的应用蓝海,前面几年基本上是被外资企业以及台资企业所占领,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国内企业从上游芯片到中游封装再到下游应用,已经全面展开。”
据统计,国内LED汽车照明器件主要由欧司朗、Lumileds、日亚等所占据,三者在国内的市占率超过80%,而国内企业的市占率仅有不到10%。
导致这种垄断局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车灯市场主要由合资或者外资占据,其供应链比较固定,难以打破;另一方面,LED车灯进入门槛高,国内企业技术储备不足,再加上国内LED企业布局较晚,技术相对落后。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投入研发,国内LED企业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产品性能及品质正逐步向国际封装大厂看齐。与此同时,受中兴、华为等贸易战事件的影响,消费者观念也在向国产供应厂商转移。陈江表示,“目前一些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已经在使用国产LED,而国际大企主导汽车LED灯具的垄断格局也正逐步瓦解。”
当然,这种改变还只是在后装市场,而前装市场技术门槛较高,认证体系严苛,市场处于闭环状态,目前国内企业能够进入的仍然是少数。中昊光电总经理王孟源直言,“不少国内厂商开始尝试进入前装市场,但恐怕需要三到五年的准备时间,尤其是前车大灯部分。”
对于布局汽车照明的国内LED企业来说,GGII建议先从后装市场入手,然后向前装市场过渡。
就目前国内LED企业在汽车照明领域的布局情况来看,也大致如此。比如早期进入的三安光电、东昊光电子、中昊光电、国星光电、聚飞光电、亿光电子、开发晶等均以后装市场为切入口,后期新注入的佛山照明、得邦照明等也都是以后装市场为切入口展开布局。纵观以上企业在汽车照明领域的研发情况来看,目前均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后装市场的步伐也逐渐趋稳。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在不断延伸,需求在不断增加,汽车照明后装市场的“痛点”也接踵而来。一直以来,后装市场都没有形成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统一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以价格取胜,导致蓝海市场逐渐演变成为红海市场。业内人士纷纷感叹,汽车照明领域不好做。
事实上,早在2018年初汽车照明市场就已经“不好做”,受销售模式的限制、车灯售后资金回收周期相对较长等因素影响,库存问题突出,价格已然下降到“冰点”,汽车照明后装市场已进入深度洗牌期。王孟源直言,“经过一轮洗牌,低质量的厂商难以存活被淘汰,截至目前行业水平整体有了一定的提升。”
在陈江看来,“后装市场现存的问题会长期存在,但市场红海也势必推动LED企业进行不断创新,积极迎合市场需求。”
东昊光电子自进入LED车灯领域起,就已做好长期的技术规划和技术储备,并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根据客户需求做定制化产品等方式来提高市场份额。据悉,2019年东昊光电子在LED车灯技术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50%,销售额也比上年同期增长70%以上。
国星光电作为国内LED封装领先企业,2016年开始布局LED车灯领域,与国际、国内车灯品牌公司联合开发,打造高可靠性的整车LED器件系统解决方案。据国星光电副总经理李程博士介绍,“国星光电以后装市场作为切入点,未来将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开拓创新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以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产品高可靠性优势,引领LED车大灯高光热集成度发展新趋势。”
总的来看,国内企业在汽车照明关键技术上尚有一定差距,前装市场相对而言切入难度较高,仅个别企业有所突破。因此短期来看,后装市场仍是国内大部分企业切入汽车照明市场的首选。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相信后装市场的产品也将会不断升级,未来一定会有一些行业标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