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德国煤气灯公司(Auer-Gesellschaft)注册了“OSRAM”商标,13年后的1919年,德国煤气灯公司、德国通用电器(GE)、西门子和哈尔斯克(Siemens & Halske AG)通过整合各自的白炽灯业务,合并成一家新的公司,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全称“OSRAM Lightbulb Company”(欧司朗灯泡公司)。
斗转星移,2019年岁末,AMS(艾迈斯,全球领先的高性能传感器解决方案商,苹果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收购OSRAM尘埃落定。不管是炒股炒成了大股东,还是为了”Bright Future”而上演的蛇吞象大戏,一边儿是情有独钟,一边儿是欲拒还迎,眉来眼去的,聊着聊着床单儿就滚到一起去了。
这一刻,从OSRAM以一个独立的照明公司出现算起,刚好一百年。
自此,GE、PHILIPS和SIEMENS全部退出了传统照明产业,而OSRAM也即将“换骨洗髓”,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是行业的“至暗时刻”,只是大部分人都在梦中酣睡未曾惊觉。
AMS得逞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发布了“ams has today exceeded the minimum acceptance threshold of 55%”的消息。
史记·OSRAM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
记今朝
做为曾经的“福玻斯卡特尔联盟”主要发起公司之一,多年以来,SIEMENS旗下的OSRAM与PHILIPS照明、GE照明始终保持着协同发展的默契,在技术创新、行业规范和市场监督方面共同引领着照明行业的进程,在光源时代,这一点尤其明显。
1906年,
OSRAM商标注册;
1910年,
推出钨丝灯;
1919年,
OSRAM灯泡公司成立;
1925年,
推出双丝灯泡BILUX;
1930年,
推出水银短弧灯HBO;
1936年,
推出荧光灯;
1937年,
SUPERLUX高压荧光灯获得世博会金奖;
1954年,
推出电影投影用短弧氙灯XBO;
推出金属卤素灯Powerstar HQI。
1978年,
推出荧光灯LUMILUX;
1980年,
推出电子镇流器 EVG QUICKTROUNIC;
1983年,
XBO获好莱坞荣获奥斯卡奖;
1985年,
推出紧凑型荧光灯DULUX EL;
1987年,
HMI再获好莱坞荣获奥斯卡奖;
1991年,
推出汽车用气体放电灯D1;
1993年,
欧司朗收购SYLVANIA North American;
2003年,
在Regensburg建立了LED工厂;
2005年,
推出消毒用低压放电灯PURITEC HNS;
2008年,
推出蓝色及绿色半导体激光器;
2013年,
从西门子拆分独立上市;
2014年,
推出无线光管理系统及产品LIGHTFY;
2015年,
用于虹膜扫描的红外发射源;
2016年,
宽带红外发射器;
发布去掉灯泡图形的全新企业标志;
汽车尾灯OLED模组;
2017年,
出售通用照明业务LEDVANCE;
2018年,
欧司朗旗下业务重整:
汽车(AM),
光电半导体(OS)
数字照明(DI);
2019年,
AMS收购OSRAM。
致力于基础性的技术研究,五年甚至十年更新或者新推一代光源产品,日子就这样慢悠悠的过着,像每天太阳升起落下划过天空的轨迹,不急,不缓,坚定,自信。
从2003年开始,OSRAM的画风突变,在技术路线上,值得耀之于世的内容全部都偏向于半导体类产品,而且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照明业务,这就是眼界,站得高,看得自然就远。
只是,行业变革的节奏是如此的快,OSRAM的转型又是如此之慢,不仅错失了LED通用照明的黄金发展时段,也未能在半导体新兴技术领域占据制高点。
多年投入巨资研发的OLED产品始终未能形成足够的市场影响力;几大巨头携手推进的DALI数字照明技术也曲高和寡,在欧洲以外的市场长期以来局限于政府买单的重点工程项目应用;围绕LED产品标准化展开的ZHAGA规范也未能如预期般实现全球市场影响力……百因必有果,持续徘徊的业绩必然会影响到OSRAM的发展信心,脱离SIEMENS独立运作之后,断尾只是权宜之计,寻找新的赛道才是目标。
史海钩沉·并购与出售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
天知晓
数字照明,人因照明,至少目前来说,这些都还只是故事,而且技术形态也没有完全确定;传统照明领域已经切割,虽然还有各种藕断丝连,但已经很难再次构成OSRAM的主流业务;半导体成为发展支柱,在常规照明封装产品的基础上,逐渐延伸出激光、红外、各种传感元器件等业务;汽车照明和投影光源等特种照明领域始终处于业内领先地位,一直是看家法宝,无出其右,也是最为收购方所垂涎的资产。
AMS其实就是奔着欧司朗的OS和AM两个部分来的,这个我们等一下再分析,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AM。
1993年,
收购SYLVANIA North American;
1999年,
合资成立OSRAM Opto Semiconductor;
2001年,
OS变成全资子公司;
2003年,
并购俄罗斯荧光灯制造商SVET;
2006年,
在泰国、印度等地设立照明工厂;
2007年,
在马来西亚槟城设立LED封装工厂;
2011年,
收购德国Siteco公司;
完全收购TRAXON(包括e:cue);
并购美国照明软件系统厂商Encelium;
2012年,
在无锡建立LED封装工厂;
2013年,
从西门子拆分,于德国独立上市;
2014年,
收购意大利娱乐照明厂商Clay Paky;
2015年,
以3.5亿欧元出售所持有的佛山照明股份;
2016年,
收购法国娱乐照明品牌ADB TTV SAS;
收购车用模块厂商Novità Technologies;
2017年,
出售通用照明“灯泡”业务LEDVANCE;
收购美国软件平台供应商Digital Lumens;
(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收购美国LED特种照明供应商LED Engin;
2018年,
收购美国VCSEL供货商Vixta;
(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收购美国制造商Fluence Bioengineering;
(智能植物生长照明灯具制造商)
收购电子元器件品牌BAG Electronics;
2019年,
出售SYLVANIA Lighting Solution;
出售通用照明公司Siteco;
宣布收购英国公司Ring Automotive Ltd;
(汽车照明、电子和配件)
从2011年开始,欧司朗开始频繁并购与出售,买买买,卖卖卖,至今,除了数字照明(DI)事业部保留的一小部分电源与光模组业务,欧司朗基本上与已经通用照明没有什么关联了。
数字照明里的“照明”还是我故意加上去的,人家就叫DI(数字事业部),感觉有很强烈的出离“照明”而胜于“照明”的意愿。
虽然“数字照明”与“人因照明”听上去很美,但身体却是很诚实的,欧司朗在并购和出售中表现出来的“实用性”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一买一卖,都在追求长远布局的同时充分的保障了眼前的利益。
就连最后的联姻AMS,也赚足了眼球,从欲拒还迎到最后交易达成,欧司朗股价足足上涨了42%,46亿欧元的对价,合人民币差不多350亿。让人忍不住想吐槽营收过百亿却卖了个白菜价的.......
转型不可谓不剧烈,过渡不可谓不平稳,这就是跨国企业的范儿。只是在CEO来来往往的转型过程中,在乾坤挪移的业务结构调整里,日子虽然好混,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编入“LEDVANCE”这样的梯队里,也是一种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