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照明模式的钟楼在雪中亮相
1月15日消息,为确保文物本体安全,喜迎古都西安中国年,钟鼓楼正在进行夜间照亮改造提升。目前,钟楼新的照明模式已经开始调试,鼓楼也将随即开始调试,春节前将正式运行。
官方回应称,这次提升,为了确保不在古建本体安装照明设施,采用远距离精准投光方式,依托周边建筑、路灯杆,采用切光灯远距离对钟鼓楼进行照明,以达到预期效果。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杜乐表示,钟鼓楼的照明改造主要采用了世界古建筑照明的常规方法。通过运用新技术,采取截光型投光灯,精准投光,减少了眩光,把尽可能多的有效光投射到古建上;在照明灯具上,采用LED灯,比起传统的照明灯更节能环保,控制也更方便;在照明控制方面采取多种控制模式,设有夜间模式、日常模式和节假日模式,其中夜间模式就可以更好地节能。
杜乐表示:
此次点亮主要利用钟楼四周20个路灯,在每个路灯上额外增加4盏灯,共80盏,楼体上设有240盏,共计320盏灯,来满足钟楼的点亮效果。
目前灯具都不在古建筑本体上安装,也满足了国家11月8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七条 “严格用电安全”中的有关要求:文物建筑上不得直接安装灯具“亮化工程”,在文物建筑外安装灯具的要保持安全距离的要求。
另外,在此前论证环节,专家们表示,钟鼓楼的结构之美,需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运用灯光进行精细雕画,因此电路安全尤为重要。专家们建议在此番改造中充分考虑电器、电路的使用寿命和损耗,借此机会普查钟鼓楼的电路,将内部电路一并进行提升改造,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安全。
专家们提出配电室的设计也要考虑安全,为夜间照明做好双回路电,随时有备电,且电源切换实现无缝对接,做到精细改造、长久使用。
目前照明设备已基本安装完成,正在加快进度相继开始调试,确保照明质量。在春节之前,经过改造提升的钟鼓楼夜间照明新模式将正式运行,点亮西安城市中心,呈现古建魅力,为“中国年·看西安”活动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
对于很多群众关心的古建改造本体保护问题,西北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权东计表示,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个前提,没有文物安全,所有的利用和活化都无从谈起。文物利用的方式和方法,是以最小干预原则为前提。对文物干预程度越小,越有利于文物的保护。现在的方法和技术,拆除了很多原有的电线,移动了所有在文物本体上的电子设施,无疑更有利于文物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