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首届上海夜生活节启动,不少市民发现,身边的夜间市集越来越多。城市活力恢复了多少?来自宇宙的夜光遥感卫星给出一份独特的答卷:相比2月初,上海6月6日晚亮度值较高的区域面积,增加了25.7%。
夜光遥感数据是一种空间化的社会经济指标,在分析城市内部的社会活动、经济总量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夜间照明设施逐渐普及,夜晚灯光的强弱,直接彰显了人类活动区域的发达程度。”上海市测绘院第三分院航测遥感科科长杨铭表示,相比于大多数白天成像的可见光卫星,夜光遥感卫星通过获取地表发射的可见光等波段的电磁波信息,这些信息大部分由地表人类活动发出。
来自上海测绘院的研究团队获取并制作了今年2月至6月长时间序列夜光遥感影像,从影像上能够直观看出,上海城区主要商圈的亮度在逐步升高,辐射区域的范围也逐步增大。
“我们发现上海市居民夜间活动逐渐活跃,经济呈明显回暖态势。特别是首届上海夜生活节,让上海更‘耀眼’了。”上海市测绘院总工程师赵峰介绍。通过计算上海市外环线内影像辐射亮度总值发现,6月6日相较于2月初,亮度值增加了13.7%。从遥感卫星图的对比来看,上海外环内的灯光布局“多点开花”,分布范围和路网亮度都有所增加。
记者了解到,夜生活节启动当晚,从中心城区到市郊,从大商厦到餐馆、酒吧,夜上海到处涌动人气。上周末的夜间集市超过10个,包括“网红集市”安义夜巷、BFC外滩枫径等一批周末限时步行街。南京路、淮海路、陆家嘴、徐家汇、五角场等商圈延时营业。
与此同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亮度更加明显。从遥感卫星图可以发现,2月初的临港新片区呈现一片淡橙色,四个月之后,区域内不少地方已经“亮到发白”。上海市测绘院遥感工程师王斯健表示,通过计算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内影像辐射亮度总值发现,6月6日相较于2月初,亮度值增加了39.0%。
这些“高光”区域的背后,是厂房开工温度升高,商铺餐馆恢复营业,人员返岗生活恢复……日益繁荣的商业贸易行为,正形成不断增长的城市活力,折射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