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间,海源复材(SZ002529)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江西赛维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维电力”)拟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3717.5万股股份以每股9.42元合计3.5亿元的价格协议转让给新余金紫欣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新余金紫欣”)。若转让完成,新余金紫欣将持有上市公司海源复材3717.5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14.2981%,成为海源复材的新控股股东,刘洪超、丁立中、刘浩将成为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公司股票将于3月31日开市起复牌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新余金紫欣今年1月刚成立,其股东阵容实力雄厚,不仅有江西省新余市国资层面的股东,还有来自能源领域的产业资本。新余金紫欣的股权结构为新余市高欣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江西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青城紫能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担任有限合伙人,出资比例分别为42.84%、28.56%、22.85%;滁州紫锳担任普通合伙人和执行事务合伙人,出资比例为5.74%。实际控制人为刘洪超、丁立中、刘浩。
新主背景:实力雄厚的资本入局
新余金紫欣的股东背景不容小觑。新余市高欣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新余市国资委,江西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则有江西省财政厅、萍乡市国资委等股东背景。此外,滁州紫锳是一家位于安徽滁州市的从事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的企业,其股东为刘洪超、丁立中、刘浩,三人出资比例分别为33.34%、33.33%、33.33%。三人于今年3月22日共同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为滁州紫锳的共同实际控制人,并通过滁州紫锳间接控制新余金紫欣。
刘洪超、丁立中、刘浩三人资产实力不凡。公开信息显示,三人实际控制的紫光照明曾冲刺科创板IPO,拟募资4.56亿元。紫光照明的主营业务为工业照明设备和智能照明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提供工业照明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等。2021年2月,公司IPO过会进入注册程序,然而未能闯过“注册关”,在2022年1月终止注册。2022年4月,刘洪超等三人迅速成立了紫创光科绿能(深圳)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紫创光科”),该公司控股股东正是IPO失利的紫光照明。紫创光科则是一家从事工业企业节能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包括石油石化、煤化、电力、冶金、铁路、公安、消防应急、船舶港口与大型设备制造等,共有三大基地,深圳总部基地,滁州、赣州两个生产基地。紫创光科官网“发展历程”栏目显示,公司2023年开始创业板IPO上市辅导。
图源:紫创光科官网
海源复材:业绩不佳或将“戴帽”
海源复材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新型智能机械装备、光伏组件企业。近年来,海源复材业绩持续承压。今年1月21日,海源复材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净亏损1.3亿元至1.69亿元。公司此前已连续多年净利润亏损,2021年至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1.14亿元、-1.5亿元、-1.45亿元。
对此,海源复材表示,2024年,受行业内价格竞争激烈、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公司销售规模同比缩减,营业收入下滑明显,叠加部分产品销售价格承压,导致公司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公司初步测算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金额约6300万元。
海源复材还表示,根据公司本次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3.1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在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后,公司股票交易将可能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未来展望:借壳上市与产业协同
此次海源复材控制权变更,引发了市场对紫光照明借壳上市的猜测。如果紫光照明能够成功借壳上市,将为海源复材注入发展新动能,也有望提升其在LED照明行业的竞争力。从产业协同性来看,海源复材的光伏业务、机械装备等业务与新主旗下紫创光科的部分业务具有一定协同性,这或许也是刘洪超、丁立中、刘浩三人看中海源复材的原因之一。
然而,借壳上市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监管。同时,海源复材自身的业绩困境也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海源复材和紫光照明的未来发展,市场将保持密切关注。投资者在关注这一事件的同时,也应谨慎评估风险,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