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鱼龙混杂 国内投资盲目堪忧
在取代白炽灯成为照明界霸主的新光源中,LED的发展前景显得相当广阔。有权威数据显示,去年中国LED产值规模为1260亿元,2011年预计将有50%的增长,达到1800亿元左右,LED行业的投资规模将达到650亿元。至少在表面上,LED产业发展得热火朝天,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不少厂家开始专注于LED照明产品的生产;也有许多传统照明企业走上了转型之路;更有一批“门外汉”外来者半路出家,搀和其中。一时“百家争鸣”的景象,似乎呈现出了一幅宏大的发展蓝图。然而,这一片繁荣背后的隐忧,也随之浮出了水面。
平均消费水平低 新光源价格没优势
与白炽灯相比,新光源中不论是节能灯还是LED,价格上的优势都“望尘莫及”。中国内地作为一个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低收入人群占比例极大,平均消费水平低,生活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都乐于找寻自己内心的那个自以为的“性价比”。北京市照明学会副秘书长王晓英认为:“像LED灯这样的高效照明灯若没有达到市场化的程度,那么想要普通老百姓自觉地配合这一计划则是很困难的,因为老百姓要考虑到生活成本问题。”
重眼前利益 消费者环保意识薄弱
节能环保意识根本没有深入民心,所以提倡用新一代环保光源替代白炽灯的观念,一切来得过于虚无缥缈,实在引起不了多少共鸣。因此,要想真正有一天淘汰掉白炽灯,推广节能灯、LED等,首先还是要培育节能理念,从人们的认识形态上着手,逐步进行市场“教育”,进行意识渗透。尤其是农村更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加倍导引。
要使淘汰白炽灯不致沦为空喊的口号,需要找寻安全合格的高效照明灯来替代,然而目前中国高效照明灯质量监督机制却很不健全。新光源要彻底取代白炽灯的地位,还有不少的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在中国的发展犹显荆棘满途。中国的特殊“国情”,让淘汰白炽灯的计划与外国相比实现得要加倍困难。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