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LED光环下的国内困局与国外优势
摘要: “从2011年开始,中国全面推行节能减排,LED产品会逐渐取代传统照明产品。”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投资机构对LED企业的追捧,使得整个行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产生了泡沫。
“从2011年开始,中国全面推行节能减排,LED产品会逐渐取代传统照明产品。”Frost & Sullivan工业自动化与电子部门咨询总监赵晓马很看好LED产业,“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投资机构对LED企业的追捧,使得整个行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产生了泡沫。”
LED产业经过去年的猛烈投资后,在2011年继续受到投资机构的追捧,然而投资规模过度扩张已经导致整个行业的泡沫隐现。
2011年6月,江苏上舜照明获得了金沙江创投1000万美元的投资,这样的投资规模并不罕见,事实上,上舜照明所处的LED产业链早已红火好几年了。仅2011年前四个月的投资额已经超过了300亿元。
“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新能源领域未来前景广阔,以前没有介入这个行业的投资机构开始参与其中,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不过新能源的回报周期比互联网长,这是LED行业的特点。”青云创投创始人叶东表示。
国内困局
“虽然国内LED投资热潮不减,但企业多扎堆于产业链中下游,仍然未摆脱单纯的制造模式。”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说。对此,赵晓马也有同样的观点,“中国大部分企业与LED产业链中的上游领域无缘,基本上集中在封装和应用等产业链中下游,而这部分利润是很低的,只有30%左右的利润。”据悉,国内LED企业大概有4000多家,但从事上游产业的不多,而整体行业代工过重,因此超过九成的企业只能在30%的利润市场残酷搏杀。
贺在华认为中国LED企业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在高端技术上受制于人,因此在核心技术与高额利润皆被国外厂商掌握的情况下生存异常艰难,主要的差异体现在关键技术的掌握,专利的拥有程度,产品性能与质量差距,技术的创新、品牌的建设等方面。
在中国LED企业中有1500多家企业从事封装领域,按销售额划分为三个阵营。其一,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0多家。其二,年销售额在1000万至1亿元之间的企业有400家。最后,基本上都是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而中国台湾的8大上市封装企业平均销售额为10亿元。
“不过,国内企业也有专门做芯片和外延等领域的,同时也有企业正在将产业链从中下游向上游转移。”赵晓马说。在国内企业中也不乏有些亮点,比如晶能光电。作为专门从事LED外延材料与芯片生产的高科技企业,晶能光电的技术依托南昌大学的研究学院。
“晶能光电的硅衬底LED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很好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面向全球市场提供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半导体照明灯泡。而对于LED产品制造商来说,降低每流明(lumen)的成本、提高LED的效率是很重要的事情。”
晶能光电执行常务副总裁卢波说。晶能光电在去年年底获得金沙江等创业投资的第二轮融资,此次融资后,晶能光电扩大了产能,在国内芯片领域市场份额超过10%,并且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Technology Review》杂志评选为“2011年最具创新力公司50强之一”,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入选的LED企业。
国星光电(002449,股吧)是国内唯一一家以LED封装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主要从事LED器件及其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凭借30多年的技术积累,在国内LED封装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自去年7月上市后,国星光电将产业链延伸至上下游,进行垂直整合。在上游方面,其与SemiLeds等合资成立旭瑞光电,专门从事LED外延、芯片生产。在下游方面,向应用领域延伸,为市政工程、亮化工程等项目提供照明应用产品。
目前,进入LED产业的资金有多个不同投资主体,其中有创业投资机构、其他行业厂商、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规模比以前扩大,同时投资过度所产生的泡沫也随之隐现。
随着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他们手中握有专利技术的杀手锏,这对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面对强劲的对手,国内企业还需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