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古建照明专家大探讨:古建照明应低调还是华丽?
摘要: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张昕、中国建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铁楠、栋梁国际照明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许东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丹等中国文物古建及照明专家齐聚一堂,与日本文物古建照明专家内原智史就中日古建照明艺术与技术的相关课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文物古建是国家历史传统与光辉成就的印证,是时间与空间的持续性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文物古建作为一种人文资源,除了为研究历史和科学提供实证,为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借鉴,也成为美术鉴赏、旅游参观的重要对象。随着现代城市建设步伐的加速,文物古建夜间形象的呈现,也成为城市管理者、照明设计学者更加关注的课题。
对此,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张昕、中国建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铁楠、栋梁国际照明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许东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丹等中国文物古建及照明专家齐聚一堂,与日本文物古建照明专家内原智史就中日古建照明艺术与技术的相关课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张昕
国际著名照明设计师内原智史
传统建筑照明设计经验对现代建筑照明有什么帮助
张昕:内原先生做了很多传统建筑的照明设计,活很细、难度很大、周期很长,这些传统建筑照明项目的设计经验对后来做的现代建筑照明、夜景照明有什么帮助?
内原智史:有非常大的帮助和影响。我们在进行照明设计的时候,并不是以建筑物的新旧作为设计所追求的方式。无论新旧建筑物,在照明设计开始前,我都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去了解建筑物的背景、周围环境的状况。因为对我们来讲,不管我们如何用灯光去突显古建筑,来参观的肯定是现代人,作为设计师,我们是想作为传递者,连接过去和现在,在对设计对象进行调查时,我们要了解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在哪里。
中国建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铁楠
设计中喜欢把屋檐下面照亮出于什么考虑?
李铁楠:我从内源先生的建筑照明案例看到一个规律,设计中喜欢把屋檐下面照亮,上面黑着,这是从技术考虑还是美学构图考虑呢?例如金阁寺,檐下是亮的,檐上是暗的。
内原智史:从照明原理上来说,距离近的就会亮,远的就会暗,当然这不是固定的手法,是根据照明设计的需要。刚才您看到在古建筑上采用了这种手法,在别的现代建筑中也会有另外的方法。照明手法还是需要根据最初的理念和想要表达的内容来设置光源。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