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9 真假“停产门”映射行业洗牌暗流涌动
摘要: 第59期阿拉丁“光”点依然为读者奉上业界重大新闻点评。行业又现“停产门”,浩博光电“调休”还是遭查封,行业洗牌暗流涌动;白炽灯说好的“退休”却藏着掖着在出售,“破窗行为”亟待遏制……阿拉丁“光”点为您解读。
第59期阿拉丁“光”点依然为读者奉上业界重大新闻点评。行业又现“停产门”,浩博光电“调休”还是遭查封,行业洗牌暗流涌动;白炽灯说好的“退休”却藏着掖着在出售,“破窗行为”亟待遏制;伦敦智能路灯由iPad监控,喧宾夺主之余还得回归路灯照明功能本身……阿拉丁“光”点将一一为您解读。
阿拉丁“光”点:行业洗牌“山雨欲来风满楼”
人们对“钧多立”事件印象仍未消退之时,浩博光电“停产门”又来了,离职员工说“工厂倒闭”,老总说“只是调休”,各有各的说法,难不成又是一出照明行业“罗生门”?
所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浩博光电“停产关门”的新闻一经发布,便饱受行业的关注,甚至被直接扭曲上升为“破产倒闭”。事实上,媒体也确实已从多方面证实了浩博光电目前处于资金紧缺状态。浩博光电一业务员如此言道,拖欠员工工资和供应商货款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未来是否能够挺过这一道坎,是走向没落还是涅槃重生,目前还难以定断,也不可轻易下定论。
然而种种迹象呈现,行业洗牌若不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LED行业上游产能过剩、厂商拉长账期、企业盲目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一切都在加快行业的洗牌,只等最后一根稻草的压垮。
此外,行业的洗牌在短时间内对无论大小企业来说,都有大小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当前行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LED照明企业遭遇经营危机的频率将加大。行业洗牌的脚步近了,谣言也开始满天飞;当企业出现危机之时,需要冷静以对,唤醒强烈的危机公关意识,运用娴熟的危机公关技巧,以便在企业遭遇危机事件时能化险为夷。
对于这次的“停产门”,似乎目前外人谁也不能道清实情。作为“围观的中国人”,我们只能猜测,甚至是道听途说;作为媒体,更必须谨言慎行,多方求证、力求真相,切不可放大企业的危机使企业陷入绝境。这同样是为照明行业作一份贡献。纠结的浩博光电“停产门”,究竟是调休还是遭遇查封?希望是清白的总能“沉冤”,真相浮于水面,谣言止于智者。
阿拉丁“光”点:忌做第N只手 谨防下一阶段禁令再被“破窗”
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如果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玻璃的窗户,就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而对于“私藏”禁售白炽灯从而达到清仓销售目的的商家们,仿佛在他们一“出手”后就有第二双手、第三双手触犯“禁令”。可想而知,事情的恶化是离不开那一双双推波助澜的手。面对“第一扇破窗”,商家常常自我暗示:窗是可以被打破的,没有多大惩罚。这样想着,不知不觉,他们就成了第二双手、第三双手……商家们不仅不能做第N次打破窗户的人,还要努力做修复“第一扇窗户”的人。
当然,商家把白炽灯藏着卖的行为绝不等同喝“止咳水”成瘾,但在白炽灯尚未完全退出市场之前,工商部门应在发现第一宗“藏着卖”事件之后给予警告或者严惩。更加要从中反省,在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之前,确保类似事情不再发生。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就如刘备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而“白炽灯藏着卖”也是如此,勿让酝酿已久的退市政策步伐受部分“破窗行为”阻碍。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